早搏性心律失常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23 浏览次数:620次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律起源部位、冲动传导和心搏的频率以及节律等任何一项出现异常而导致的心律不齐或者心律紊乱症状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能够发生在心脏任何部位的传导障碍或者冲动形成,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临床治疗早搏性心律失常主要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但是均在不同程度上有负性频率等症状[2]。对 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早搏性心律失常患者分别使用步长稳心颗粒以及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80例早搏性心律失常患者,男48例,女32例,年龄26~60岁。所有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均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胸闷、心悸、心烦、乏力以及气短等,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检查确诊,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洋地黄中毒的患者、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等进行排除。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口服治疗。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每次使用0.2 g胺碘酮进行口服治疗,3次/d,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适量调整;观察组患者给予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每次使用9 g步长稳心颗粒进行口服治疗,每天口服治疗3次。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都为4周,接受治疗期间均停止使用其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
1.3 疗效判定: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经过治疗早搏动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经过治疗早搏动症状和治疗之前相比减少了50%。无效:患者经过治疗早搏动症状和治疗之前相比没有明显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占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没有进行处理均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占8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占6例,P-R间期延长的患者占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心律失常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范畴,主要是由于痰湿内停、心阴阳不足、淤血阻滞以及心脉不畅等导致,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步长稳心颗粒属于纯中药制剂,主要由黄精、党参、琥珀、甘松以及三七组成,具有滋阴活血、补中益气以及宁心复脉等功效[3-4]。黄精、丹参和三七能够有效改善微循环以及心肌缺血,能够降低患者心肌的耗氧量;甘松具有延长动作电位以及膜抑制等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心律失常,各方联合使用对于早搏性心律失常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通过上述结果显示,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轻度胃肠道症状的患者占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没有进行处理均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占12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占10例,P-R间期延长的患者占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早搏性心律失常应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4 参考文献
[1] 徐 峰.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小儿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09,24(18):285.
[2] 刘宇翔,李 轩.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快速心律失常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3(8):241.
[3] 王 强,陈丽丽,邰文灏.稳心颗粒治疗围术期心律失常7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15(11):230.
[4] 曹平良,李年娥,刘鹃锋,等.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125例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09,48(44):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