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及脑脊液 D二聚体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11次

作者:钱海红,冯冬梅,郑学军

作者单位:1.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D二聚体(Ddimer)是因子ⅩⅢ作用后交联纤维蛋白裂解产生的片断,既反映体内纤溶活性,又反映凝血活动,是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标志物[1],而正常人脑脊液(CSF)中Ddimer 为阴性。系统性红班狼疮(SLE)患者CSF中Ddimer含量情况及血清Ddimer 和CSF中Ddimer 相互间变化规律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检测SLE患者血清及CSF 中Ddimer 的含量,探讨Ddimer 在SLE患者血清和CSF 中的水平,研究它在SLE病变中可能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SLE患者为2005.10~2006.11月我院风湿免疫门诊、皮肤科门诊、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诊断标准。男性2例,女性38例;年龄13~56岁,平均年龄31岁;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采用SLEDAI法进行评分,总分>7分为活动期,≤7分为稳定期,其中SLE活动期30例,非活动期10例;均排除心、肺、脑的血管疾病,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近期感染等病史。并排除可引起Ddimer改变的其他疾病,住院后同时进行血清及CSF Ddimer 的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

    1.2  方法

    1.2.1  血清及CSF 中Ddimer 的检测  SLE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空腹抽血3~5mL,离心后取血清;SLE患者侧卧位常规消毒,行腰穿取CSF 1~2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及脑脊液Ddimer水平。

    1.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CSF中Ddimer与血清中Ddimer相关性以直线相关法检验;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SLE患者与对照组血清中的Ddimer 水平比较  同时检测SLE活动期组、非活动期组及对照组血清Ddimer。SLE活动期组(30份)血清Ddimer平均值0.83±0.48μg/L,非活动期组(10份)血清Ddimer平均值0.28±0.07μg/L,对照组(20份)血清Ddimer平均值0.26±0.06μg/L。SLE活动期组血清Ddimer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P=0.01);SLE非活动期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SLE患者血清及CSF 中Ddimer 的水平及二者相关性分析  同时进行血清及CSF Ddimer 检测的病人共20 例。血清Ddimer平均值0.76±0.28μg/L;CSF中Ddimer平均值0.34±0.12μg/L。经直线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0.683,P=0.01)。

    2.3  CSF Ddimer和SLE 患者疾病活动指数的关系  经直线相关分析,二者呈正相关(r=0.534,P=0.01)。

    3  讨论

    SLE是一种以免疫系统紊乱导致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IC)形成和补体活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反复发生广泛多样性血管病变是其病理特点之一。血管病变可导致SLE患者发生血栓或出血,其中以静脉血栓最为常见,临床并发症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心、肺、肾及脑等多脏器严重损伤和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凝血纤溶功能的异常在血管病变形成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SLE患者的凝血系统由于处于明显的激活状态,凝血酶大量生成,导致抗凝系统的ATⅢ、蛋白C(PC)消耗过多,同时血管内皮的广泛损伤使ATⅢ生成障碍,也造成凝血酶调节蛋白生成减少导致活化的PC形成障碍,造成ATⅢ、PC水平与活性显著降低[2,3];SLE患者Ddimer水平的显著增高,表明患者高凝状态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纤溶系统的tPA消耗过多,最终出现纤溶能力下降,这些病理变化导致凝血、抗凝血、纤溶间动态平衡关系失调,使血栓形成倾向更为显著[4]。刘晓华[5]等也作了临床初步观察发现SLE患者经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后,升高的Ddimer明显降低,进一步证实SLE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SLE活动期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和纤溶活动期,血浆及CSF Ddimer与SLE疾病活动指数具有相关性,SLE患者CSF出现Ddimer的基础可能是血脑屏障(BBB)受损,尤其是没有神经精神损害症状的患者CSF中出现Ddimer,说明没有神经精神损害症状的患者也出现了血脑屏障受损。

    目前导致SLE血管病变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反复发生广泛多样性血管病变是其病理特点之一已是不容争议的事实。血管病变可导致SLE患者发生血栓或出血,是肺、肾及脑等多脏器损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肺、肾及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改变机制的研究,监测某些特定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的各项指标,我们及时了解患者血栓形成倾向,进而预防脏器损伤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1 陈宏,门剑龙.SLE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改变机制的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2,31(2):8384

2 刘建辉,孙志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浆狼疮抗凝物和D二聚体的联合检测[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3):195

3 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第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01504

4 李家增,贺石林,王鸿利.血栓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5381

5 刘晓华,沈友轩,张缪佳,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变化与小剂量肝素治疗的初步探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0,20(3):44344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