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564次
心理衰竭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引起的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又称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在我国,引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以瓣膜疾病居多,其次为高血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研究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5月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男33例,女27例,年龄55~76岁,平均(64.3±0.4)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7例,年龄58~76岁,平均(66.4±0.4)岁。干预组年龄 55~72岁,平均(63.2±0.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将干预组的患者组成一个自我管理小组,对其进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教育的内容包括:①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导患者和其家属学会测量脉搏、血压、体重、记尿量的方法,并发放检测表格,让其必须将随时记录测量的结果,以便病情的跟踪。患者的病情能够直接通过尿量和体重反映出来,因此通过尿量和体重数据的追踪能够识别心力衰竭的症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疾病的突发状况。②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刚开始应该进行一些速度比较缓慢的运动,主要为医疗步行、踏车、太极拳、太极剑、气功、医疗体操、慢跑等。运动训练在开始时宜为5~10 min,每运动2~4 min间隔休息1 min,运动时间可逐渐延长,每次增加1~2 min,直至30~40 min。运动宜采用小强度,负荷的增加应缓慢、微量。③低盐饮食行为指导:心力衰竭导致机体潴留过多的钠盐,从而引起水分的潴留,增加心脏的负担,引起相关的症状,如踝部、四肢水肿、气急和体重增加。低盐饮食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通过对患者进行低盐饮食教育,让患者避免食用腌的、酱的或味道重的食物。④心理疏导: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容易对疾病产生过分焦虑。因此,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评估其心理状况,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惑,缓解患者不安和紧张的情绪,有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⑤强化教育:根据患者的教育背景和理解能力,对患者进行知识讲解传授、个别指导等加强与患者件的沟通,也可将自我护理的要点和注意事项编制成宣传册,发放给患者,以便他们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和阅读,提高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强化教育的内容包括导致患者病情加强的因素:如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2]。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分析统计,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干预组进行自我管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体育锻炼、心力衰竭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体重控制、低盐饮食行为的情况,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3 讨论
缺乏对自我管理行为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是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问题,也是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未正确服药、未采纳低盐饮食方案或两者都存在的现象约占14%~15%,缺乏自我管理与社会、家庭、自身等因素都有关系[3]。研究表明,有较好社会支持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观满意度高,总体生存质量也高。其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强化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条件。只有让患者意识到自身疾病的特点、诱因、危害、治疗方法和疗效,才能让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动指导是患者实现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许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担心疾病的复发或加重,不愿意参加活动,虽然单纯限盐饮食能够达到缓解水肿和呼吸困难的效果,但是配合适量的运动,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让患者能够更有信心、更主动的接受治疗,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让患者更积极地进行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杜世正,袁长蓉.自我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1):1048.
[2] 顾东风,黄广勇,何 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
[3] Opasich C.Precipitating factors an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f short-term worsening heart failare despite optimal treatment[J].Am J Cardiol,2001,88(4):382.
[收稿日期:2013-04-03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