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肉芽肿性脓皮病1例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763次
作者:陈洁,胡康容,王侠生 作者单位: 200040 上海,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皮肤科
200042 上海,上海市华山医院皮肤科
【关键词】 肉芽肿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52岁。因右小腿、双手背皮损经久不愈1年,于2005年11月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1年前右小腿被蚊虫叮咬后出现皮疹、瘙痒,搔抓后出现红色斑块,表面出现破溃,有黄色渗出物,无明显疼痛,数日后患者双手背静脉注射部位也出现相同症状。近1年来曾在多家医院就诊,2005年6月皮肤病理检查提示“坏疽性脓皮病?”,曾以雷公藤口服及外用皮质激素类乳膏等,病情一直无明显好转。患者否认有便血、慢性腹痛腹泻、关节痛等病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检查:右小腿伸侧分别见约1cm×1cm及1cm×2cm大小的两片红色斑块,左右手背亦分别各有约2cm×3cm及3.0cm×4.0cm大小的红色斑块,沿斑块周缘有散在浅表小溃疡,上覆污黄色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图1)。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9.3×109/L,中性粒细胞71%,淋巴细胞29%,单核细胞5%,RBC 4.2×1012/L;RPR阴性;HIV初筛抗体阴性;乙肝两对半阴性;胸片: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腹部B超:肝脂肪浸润,肾、输尿管、膀胱、胆、胰、脾未见异常。取皮损病理检查示:表面溃疡缺损,溃疡底部有坏死,溃疡边缘呈假上皮瘤样增生;真皮层及皮下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少许浆细胞浸润,部分区域纤维组织玻璃样变(图2)。组织病理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
2 讨论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由Brunsting、Goeckerman和Oleary于1930年首先报道,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病病因尚未明,皮肤外伤常为重要诱因,因无诊断性血清学和组织学特征,故往往采取排除性诊断。典型的PG以溃疡型居多,另外还有一些变异型,如大疱型、脓疱型、增殖型[1]。增殖型PG又称浅表性肉芽肿性脓皮病,为一种局限性漫性浅表性PG,溃疡浅表和边缘增殖是其临床特征。根据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可排除皮肤恶性肿瘤、皮肤结核病及深部真菌病等,皮损起始于虫咬、针刺等损伤史,表现为沿斑块周缘散在分布的浅表小溃疡,溃疡上覆盖黄色渗出物及坏死组织,损害中央有愈合倾向,结合其组织病理特点可诊断为浅表性肉芽肿性脓皮病。
【参考文献】
1 顾有守.坏疽性脓皮病.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34(10):708-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