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皮肤病与性病学》

综合治疗足部瘢痕疙瘩1例

发表时间:2009-06-19  浏览次数:843次

作者:陈飞,赵亮

作者单位: 225500 江苏姜堰,姜堰市皮肤病防治所

       210042 江苏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关键词】  瘢痕疙瘩

  瘢痕疙瘩是皮肤创伤愈合时产生的过量的结缔组织,并蔓延超出原来伤口边缘的结果。人的三角肌区、胸骨区及背部等部位是形成这种损害的好发部位,而足底部的瘢痕疙瘩是非常少见的,检索文献,仅国外有过报道[1,2]。现介绍笔者临床工作中诊治的1例男童的足背及足底瘢痕疙瘩。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9岁,先天性左足趾、第二趾、第三趾并趾,2004年7月在外院行并趾分离术,术后10天切口感染,经抗感染、换药等处理,同年9月伤口愈合,但遗留较大面积的增生性瘢痕,瘢痕持续增生,并渐超出手术创伤面范围,伴有中等程度的瘙痒、疼痛感。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发生,双亲非近亲婚配。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左趾与第二趾、第三趾足背及足底处可见红色增生性瘢痕(图1、图2),隆起并向周边浸润性生长,表面不平整,无溃疡、糜烂,触之质硬,似软骨样,有压痛。局部麻醉下,于足底皮损处切取小块全层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真皮中下部胶原增生呈交织状及团块状,边界尚清,并见成纤维细胞呈灶状分布,符合瘢痕疙瘩的诊断(图3)。临床诊断:左足部瘢痕疙瘩[3]。治疗:给予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去炎松-A)、2%利多卡因1∶1(容积)的混悬液行瘢痕内多点均匀注射,使用方氏高压助推器[4,5],注射剂量为注射至瘢痕组织呈白色,每2周1次,同时口服积雪甙片12mg/次,tid;外用积雪甙霜,3~4次/d,治疗后瘢痕疙瘩未再继续增大,有软化萎缩,痒、痛感明显减轻,目前仍在治疗中。

  2  讨论

  瘢痕疙瘩是一种持续增生性的皮肤良性肿瘤,是皮肤创伤的一种病理愈合产物;临床表现为病损超出原损伤界限,或呈蟹足状向周边正常皮肤浸润性生长,或呈隆起状,伴有不同程度的痒、痛感,其特征是成纤维细胞持续活化所产生的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的过度堆积,导致真皮纤维化;病理上可见含有高密度成纤维细胞和单向性高密度紧密排列的胶原纤维,微血管呈网状环绕结节主体,结节内血管极少的胶原结节。瘢痕疙瘩的发生与皮肤张力、色素、年龄、激素水平等有关,三角肌区、胸骨前区、上背部最常受累,眼睑、阴囊、掌跖部则很少发现,手掌部及足底部、角膜处罕见。

  本文所介绍的患者年仅9岁,且足底部也有发生,实属少见。该患儿瘢痕疙瘩发生在手术创面愈合后,提示即使在以往未发生瘢痕疙瘩的人群、不易发生瘢痕疙瘩的部位,只要有皮肤全层或部分真皮的损伤,也有发生瘢痕疙瘩的可能。

  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术与非手术两大类。单一的治疗方法其治愈率均不能令人满意。目前,瘢痕疙瘩的治疗倾向于上述诸方法的联合治疗。该患儿年龄小,位置特殊,周围可利用组织少,手术治疗不便,放射治疗困难且毒副作用大,采取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结合中药积雪甙制剂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瘢痕疙瘩胶原合成旺盛期往往在术后2~3年,对瘢痕疙瘩的治疗,即使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疗效,也应当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3~5]。

  【参考文献】

  1  Endo T, Nakayama Y, Uchida A,et al.Keloid formation after surgery for release of polysyndactyly of the feet in a child. Br J Plast Surg,1995,48(1):43-46.

  2  Sandler B. Recurrent plantar keloid. Cutis,1999,63(6):325-326.

  3  赵亮,方方,王焱,等.手术后放疗加口服积雪苷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36(6):342-344.

  4  赵亮,方方,孙建方,等.少见的外生殖器部位瘢痕疙瘩2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5):429-430.

  5  方方,赵亮,吴信峰,等.自制高压助推器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美容医学杂志,2002,11:425-42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