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血管造影术经股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缝合器的应用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4-10-16 浏览次数:1076次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最通用、最常见、最具推广价值的“金标准”,也是进行神经介入治疗的前提和基础[1]。在临床医学上,进行DSA介入诊断与治疗,主要途径大多数是通过股动脉,血管缝合器的广泛应用于缝合或封堵股动脉穿刺口,对患者的制动时间、止血时间、舒适度都有一定的优势。2012年9月~2013年12月间对接受全脑血管造影及血管成形支架术的126例患者术后使用Percloser经皮血管缝合等主要装置,疗效十分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126例中男69例,女57例,年龄22~78 岁,平均(368.2±10.9)岁;行DSA检查的119例,行介入治疗 7例,动脉鞘管选用5F、6F或8F,全部使用Percloser血管缝合装置。对照组同期没有使用血管缝合器的126例,年龄28~80岁,平均(67.9±12.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6例。均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方法进行治疗,在观察中,手术完毕的时候,必须根据动脉鞘管长度以及大小,进行缝合器缝合,联结股动脉穿刺点,然后小心的用纱布覆盖住,防止血再次流出,使用绷带进行八字形的包扎,扶起病患小心的返回病房,并且嘱咐术后要求患肢制动4~6 h可适当下床活动,对于对照组病患,在帮助其拔出其动脉鞘管之后,使用垂直压迫的方法进行止血,此过程持续约15 min,然后迅速用纱布进行覆盖,使用绷带进行八字形的包扎,扶起病患小心的返回病房,嘱咐其局部用食盐袋压迫,此过程持续4~6 h,保持病患术后侧肢体制动,此过程持续24 h。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主管护士要让病患清楚自身状况,讲解手术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消除病患术前紧张、恐惧心理,并且需要介绍这类手术术后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重点介绍具体病例,让病患做到心情舒畅,避免其排斥治疗,根据病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与病患进行交流,鼓励病患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治疗。准备好常规术区的备皮,备皮大致在脐下至双侧股骨上,位置为1/3处,对病患进行碘过敏的试验,必要时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建立起静脉的通路,选择好位置,留置针穿刺,大概从左上肢或者是左下肢静脉的地方,术前30分钟进行生理盐水静脉推注;支架术术前1~2小时尼莫地平2 ml/h微量泵静脉泵入。
2.2 术中护理:术中给予心电监测、指脉氧监护,生命体征记录间隔保持在10 min左右,严密观察患者意识情况,如10 min叫患者1次。若病情有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术中记录。
2.3 术后护理:①术毕患者返回病房后,应鼓励其进半流食,多饮水,静脉输液生理盐水500~1 000 ml,以补充术前禁食、禁水所导致的血容量不足等问题,同时以利造影剂实施排出。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给病患。②穿刺部位护理,相关护理人员应该观察患者的股动脉穿刺点部位是否存在对比双侧足背动脉搏动、双下肢皮色皮温、出血、血肿等情况,并且及时报告,察患者生命体征,倾听患者主诉,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BPP的记录。观察组4 h后拆除纱布绷带,对照组需在24 h之后,停特护记录,然后进行绷带的纱布拆除,如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应该及时的向医生通知以便能够进行及时处理。③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止血、制动以及卧床所需时间等指标。当患者术后持续2 h以上、出现1项以上的症状时,为舒适度改变。
3 结果
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制动时间、止血时间、舒适度的比较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制动时间和止血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缩短,舒适度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随着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技术的成功用于诊断和治疗脑血管的疾病,股动脉穿刺口的止血和处理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2]。因此,血管缝合器临床应用广泛。本研究使用的是Percloser血管缝合器,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止血效果好。未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患者随着卧床和制动时间的延长,腰背酸痛、腿酸痛、腹胀、烦躁、排尿困难等不适症状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影响正常睡眠。而应用血管缝合器的患者,在术后4 h活动是安全的,且由于缩短了患肢制动的时间,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极大地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平均住院日,提高了病房床位周转率,从而节省了医疗费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术后发生并发症较传统的徒手压迫少,观察组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但对照组中有1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这虽然可能与手术熟练程度有关,但不排出术后的加压包扎诱发患者血压控制不佳,发生了较严重的血肿,持续出现腰背胀痛数天,虽经处理好转,但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另有7例血压较高,经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尼莫地平微量泵入,血压控制较好,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5 参考文献
[1] 娄 丽,黄叶莉,张燕群,等.肺栓塞患者16层螺旋CT检查时的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8):2127.
[2] 张维君,湿绍君,马涵英.肺栓塞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
[收稿日期:2014-06-21 编校:苏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