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复合性外伤的管道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10-15 浏览次数:1073次
在外科手术中,引流管的放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腹部复合性外伤后,患者常置有各种导管,将手术切口和腹腔内的积脓、积液、积血、胆汁、胰液渗出的消化液及时引流至体外,以免形成腹腔内感染,促进疾病痊愈。这期间各种引流管的正确护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减少并发症,避免再次手术,对患者的治疗情况和康复情况起决定性作用,而且一旦操作错误,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损害。因此做好管道护理在外科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将1例复合性外伤的管道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18岁,因腹部刀刺伤致疼痛、流血1 h,于2012 年12月23日22:30入院,急查体:见患者右腹中部一约8 cm长纵行伤口,腹腔内肠管凸出,污染严重,满腹隆,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弱,神清,面色苍白,T 36℃,P 108次/ min,R 24次/min,Bp 110/60 mm Hg(1 mm Hg=0.1333 kPa), CT报告示:右中腹前壁裂伤,部分肠外漏,腹腔积液。入院诊断:①腹部刀刺伤并肠管外漏。②失血性休克。③开放性腹内脏器损伤。在全麻下行肝、胃、十二指肠、胰、下腔静脉修复术、腹腔引流术。术后放置引流管:①胃肠减压管。②T管。③胰周上、下引流管。④肝下引流管。⑤陶氏腔管。⑥空肠造瘘管。⑦ 留置尿管。12月28日行深静脉置管。
2 护理措施
2.1 明确各种引流管的种类及特点:根据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可将引流管分为三类:腔隙引流管、间隙引流管、腔道引流管[1]。胰周上、下引流管、肝下引流管、陶氏腔管为腔隙引流管,主要为了引流和观察手术创面有无渗漏,引流液一般为淡红色血性引流液。T管、胃管、尿管为腔道引流管,主要为降低腔道内压力。
2.2 妥善固定:防止管道移位、脱落,连接引流管时,同侧引流管固定在同侧床边,防止双侧引流管在腹前交叉,引流管固定处距离皮肤引流口不宜过短,以免影响患者翻身。引流袋固定的位置应低于皮肤出口30~40 cm的位置,床边固定一段绷带再将引流管固定在绷带上,增加患者的活动范围。
2.3 正确的体位:病情允许,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引流。 2.4 严密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状、量的变化,并客观正确的记录:保持管道通畅,经常由近端至远端挤压引流管,防止凝血块堵塞,避免引流管成角、旋转、受压。被动引流时引流袋始终低于平面下30 cm,主动引流时保证负压装置密闭,维持有效负压引流的负压值,负压程度以引流管始终处于半负压状态为度。腔隙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或胃肠液样引流液应考虑有无胆漏或吻合口楼,如无引流液或患者突然出现腹胀、发热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脱出。
2.5 管道规范管理:管道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转归乃至生命[2]。 2.5.1 判断导管风险:根据风险等级,贴上一次性粘胶式标签,借鉴交通信号灯管理规则选用红、黄、绿三色标签进行管理。高、中、低分别使用红、黄、绿进行标识,我科将T管、胰周上、下引流管、肝下引流管、陶氏腔管、空肠造瘘管贴上高风险红色标识,胃管贴上中风险黄色标识,尿管贴上低风险绿色标识。并根据病情灵活更换管道标识,T管2周后降为中风险更换黄色标识,胃管肛门排气后更换低风险绿色标识。 2.5.2 标识方法:在标识上写上置管日期、管道名称和责任人,在引流袋上用记号笔注明管道名称,如更换引流袋则在引流袋上再次注明管道名称及更换日期。 2.5.3 标识位置:各引流标识尽量不接触皮肤,各种引流管标识位于切口20 cm处。 2.5.4 置管标识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管道标识的意义、目的、及注意事项,让其理解及配合管道标识到位后让患者及家属注意保护标识,尽量避免污染,并防止破损。 2.5.5 管道做好班班交接:认真观察标识是否完好、字迹是否清晰、标识是否正确,如标识污染、破损、字迹不清重新更换。班班交接都需认证查看。
2.6 防止感染: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掌握各种引流管的留置时间,每周更换2~3次无菌引流袋,脓血性引流液每日更换,更换引流袋或搬动患者时应夹住引流管,避免引流液逆流,防止逆行感染。
2.7 健康教育:讲解各种管道留置的目的及重要性,自行拔管后造成的严重后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小结
引流管是外科的生命管,引流管的护理是外科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对引流管的正确护理是保证有效引流的关键。妥善固定是预防管道脱落的根本措施;健康教育是预防管道脱落的重要保证;认证交接班能及时发现风险并及时处理。该患者留置管道繁多且间隙引流液极为相似,对管道进行规范、醒目的标识后,提高了护士对管道的识别能力,是护士在进行管道辨认查对时,克服了以往常常需要反复牵拉甚至查看医嘱来分辨各种管道的做法,便于观察各种引流管引流出液的量和颜色,避免了相近或相邻的管道连接错误,有效控制了管道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4 参考文献
[1] 陈 玉,曹云华.普通外科病房引流管分类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141.
[2] 麦银英.外科危重患者术后多管道的护理对策[J].国际医学卫生导报,2006,12(1):113.
[收稿日期:2014-05-14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