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5-22 浏览次数:673次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不清[1],病理损害主要表现为患者体内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单链DNA抗体、抗核糖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与相应自身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和肾小球基底膜等多种器官和组织,致局部炎症而表现多种临床病症,最终导致功能丧失。传统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自身抗体生成,但长期应用可产生多种不良反应,且治疗效果不佳。现在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可清除血液循环中的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复合物等致病因子,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发展,目前临床应用已较为广泛。我科从2008年6月至2010年5月对20例患者进行了血液灌流治疗。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为女性,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入院时神志清楚,伴有皮疹、口腔溃疡、发热等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明显升高,多系统损害明显,激素控制困难,SLEDAI评分≥15分,为重度活跃。入院后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结合血液灌流治疗。
2 方法
2.1 材料: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JF-800A血液灌流机,HA280型一次性使用树脂血液灌流器,一次性血管路,一次性血液透析穿刺针,0.9%生理盐水,肝素钠注射液。
2.2 方法: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待用。将灌流器与动静脉管路连接好,垂直固定于支架上,与心脏水平,用0.9%肝素生理盐水预冲灌流器及管路,灌流器完全肝素化后,用0.9%生理盐水冲洗灌流器及管路,穿刺动静脉引血,血引出至灌流器位置,管路接上病人静脉,开始以血流量50~100ml/min灌流,逐步加至150~200ml/min,2~2.5小时后灌流结束,空气回血下机。间隔3~5天1次,共3次。
3 结果经血液灌流治疗后,18例患者的皮疹、口腔溃疡、发热等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单链DNA抗体、抗核糖抗体等明显降低,SLEDAI评分改善,为轻度到中度活跃。2例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实验室指标改变无临床意义。总有效率90%。
4 结论血液灌流能帮助清除体内免疫复合物及部分抗体,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但必须配合常规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5 护理血液灌流(HP)是一种新的血液净化系统。该系统采用动脉血液体外分流的技术,将病人动脉血流经管道引向灌流器,血液经过灌流器时借助活性炭或合成树脂的吸附作用而得到净化[2],灌流后的血液再经管道返回静脉。这一过程有点儿类似于血液透析,所不同的是在“净化”的机理方面,血液透析借超滤及透析作用去除小分子代谢废物及水分,而血液灌流则有赖于吸附剂、酶、活细胞等对血液某些成分进行吸附粘除而达到净化血液。在灌流术中和术后均应加强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5.1 在灌流过程中的护理: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如发现血压下降,立即减慢血泵速度,保持头低足高位,扩充血容量,必要时用升压药。在血液灌流的过程中不但要观察血压,亦要观察透析器的色泽变化,血流速度,防止凝血堵塞滤器降低透析效果,另外要警惕空气栓塞[2]。
5.2 灌流结束后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治疗后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注意观察有无渗血,肿胀。为了防止肝素化所导致的出血倾向,可用5%葡萄糖水20ml加50mg鱼精蛋白静脉慢推拮抗肝素的不良反应,另外24小时内尽量不做静脉穿刺和肌肉注射。
5.3 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一旦出现感染,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病情恶化危及生命,因此应加强各项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的清洁,空气流通,病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加强口腔护理。静脉留置导管置入和使用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每日换药1次,如敷料有污染应随时更换。
5.4 妥善固定导管,防止脱落,禁止在导管处采血和输液。每日用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含肝素10~100单位的封管液5ml正压封管1次[3]。封管时先回抽,再用生理盐水冲尽管道中的血液后推入封管液,以保持导管通畅。
5.5 饮食护理:应进食刺激性小、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忌辛辣油腻的食物。
5.6 心理护理:主动理解、关心患者,使她们感受到温暖,解除其精神上的痛苦,以便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同时要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起生活的勇气。另外告诉患者血液灌流治疗是一种辅助性治疗,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加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因此不能随意停用或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4]。
5.7 一般护理:嘱患者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皮肤,禁止日光浴,夏日外出应穿长袖衣裤,戴遮阳镜、遮阳帽等,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洗皮肤,宜用偏酸性或中性的肥皂,女患者勿用各类化妆品,勿染发、烫发。
【参考文献】
[1] 王纯巍、李晓娟、唐宝伟.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6):718
[2] 中华护理学会.临床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3~215
[3] 中华护理学会.临床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
[4] 陶新朝、李力、张萍等.简易法膜式血浆置换治疗狼疮性肾炎10例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1,29(1),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