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5-22 浏览次数:718次
我科2007-05~2009-05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24例,均取得满意效果,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4例住院患者均在CT、MIR、彩超等检查后确诊为癌症晚期,出现严重癌性上腹部疼痛。其中男性16例 女性8例,胰腺癌14例,肝癌4例,胃癌4例,膀胱癌2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9个月。
1.2 仪器及物品准备:美国产GE9800螺旋CT,单孔PTC针(20G×20cm),自制CT下穿刺定位尺(已获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I200420069630.6)[1]。无菌手术包,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医用无水乙醇,优维显,2%利多卡因,安定10mg。
1.3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俯卧位,根据CT扫描图象,找到腹腔神经丛,即时设计进针点、角度和深度。常规消毒铺单,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利用“定位尺”将穿刺针刺入腹腔神经丛内,抽无回血,先注射2%利多卡因观察止痛效果和阻滞后的反应。当患者感觉疼痛消失,测血压较前下降10-20mmHg,听诊肠鸣音亢进,即可确认在腹腔神经丛内。开始注射无水乙醇与优维显按9∶1制成的混合液,每次2-5ml不等,直至腹腔神经丛周围药物充盈满意为止,总量最多可达50ml。
2 结果24例患者基本解除疼痛。总有效率100%(疼痛明显减轻,需少量止痛药治疗或比原用药量减少50-80%)。显效率80%(疼痛基本缓解,能脱离止痛药治疗或比原用药量减少80%)。三个月有效率下降到87.5%。其中术后腹泻16例,血压下降8例,对症处理后均恢复正常。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1)术前宣教 向病人讲解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操作方法的微创性和安全性,并请做治疗的病人现身说法,使病人消除顾虑,减轻紧张情绪。(2)呼吸训练 至少术前1d开始进行,要求病人做到深吸气后屏气15-30s,保持每次吸气的幅度基本一致,从而保证手术的医生能够准确地操作。(3)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血凝四项,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及肝肾功能测定。术前4h禁食,术前30min给安定10mg肌注,留置静脉通路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签薯知情同意书。
3.2 术中护理:(1)接病人进入室间,协助病人于检查床上摆正所需体位,双臂上举置于头侧,充分暴露上腹部,连接心电监护仪以便术中随时观察生命体征。(2)将无菌手术包置于手术台上,打开形成一无菌区,协助术者消毒、铺单。摆放所需物品(注射器、PTC针、定位尺、利多卡因、无水乙醇、优维显)于手术台上。(3)在医生穿刺和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前后变化和肠鸣音的强弱改变,是手术成功的标志。为医生提供准确情报,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3.3 术后护理:(1)术后卧床休息12h,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血压较术前偏低是正常反应,如有血压持续下降、腹痛、腹泻、排尿困难等应立即报告医生。本组病人中术后腹泻16例,血压下降8例,均为一过性,给于对症处理后症状全部缓解。(2)观察神志的变化,由于麻醉药和无水乙醇的作用,术后病人多有嗜睡,应密切观察病人睡眠深浅及时间长短,及时报告医生。本组病人术后均有嗜睡,睡眠时间2-5h。(3)观察疼痛反应,本组病人术前口服吗啡控释片每日120mg。术后疼痛明显缓解,每日只需10-20mg。
4 讨论癌性上腹部疼痛多为胰腺癌、肝癌、胃癌等晚期癌症病人,在止痛方法上需逐步发展到吗啡类药物来控制疼痛,药量需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等增加了病人的痛苦,有一部分病人因不能忍受而停药[3]。腹腔神经丛阻滞直接阻断来自内脏交感传入神经通路控制疼痛,与药物止痛比较有益于晚期癌症病人,不仅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也减轻了护士的劳动强度。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在癌痛三阶梯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又一种安全、有效的止痛方法。
【参考文献】
[1] 于荣哲,姚丽,郐凤吉.临床肿瘤学杂志,2007,12〔3〕:213-215
[2] 刘华纯,吴丽蛾,吴映华.肿瘤介入治疗的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1 :12-13
[3] 于荣哲,魏洪伟.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3(5):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