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心理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4-02-25 浏览次数:572次
脑血栓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威胁,为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家庭幸福带来较大困扰,也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怎样降低脑血栓的致残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月640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脑血栓患者的早期康复心理护理措施和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月640例脑血栓患者,男510例,女130例;年龄43~75岁,平均(56.32±1.24)岁;病程1~3个月,平均(2.06±1.04)个月。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经CT证实为脑血栓。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早期康复期间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主要有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操作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①悲观心理:针对存在悲观心理的患者,护士应加强相应知识的讲解,使患者了解当前治疗对于日后恢复以及生活能力改善的重要意义,帮助患者树立积极治疗的信心,打消患者的猜疑心理,避免负性心理为临床治疗带来的影响。充分调动患者的能动性,帮助其摆脱依赖心理。治疗期间,在加强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等的工作,鼓励患者的亲戚、朋友等多探望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满足患者的情感要求,使其增强生活的欲望,不断振奋精神,增强与疾病抗争的勇气。②焦虑心理:在脑血栓的发病初期许多患者不了解自身疾病的性质和发展情况,治疗期间经常会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为此,护士应以耐心、真诚的态度对待患者,充分取得患者的信任,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向患者列举成功治疗的病例,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确保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③ 顾忌心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谈,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了解。指导患者正确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使患者认识到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1]。帮助患者调整角色的变化,使其能够保持宽阔的胸襟,适应现状,相信健康能够战胜一切。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应积极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④急躁心理:许多患者由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认为康复训练的时间较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特别害怕瘫痪,认为越早进行锻炼越好。针对患者的上述急躁心理,护士应向患者解释脑血栓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使患者相信科学,列举实施案例增加患者的信任程度,使患者了解下肢划圈状、上肢挎筐状等后遗症就是因为急于求成而导致的[2]。嘱咐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康复治疗。
1.3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注意患者的意识、神志等情况,加强监测患者
的血压、脉搏、呼吸等指标。
1.4 效果评价:采用院方护理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分共100分,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之间,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3]。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5.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临床评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8%,对照组为 8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小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结构的转变,脑血栓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治疗期间,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能够保证患者的心理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其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其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 马露娜.早期康复治疗和心理观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1,18(7):109.
[2] 王俊华,李建荣,王 红.心理护理对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作用 [J].山东医药,2012,13(4):198.
[3] 王静雯,陈艳丽,王义典.脑血栓患者的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15(1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