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48例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2-24  浏览次数:521次

冠心病指的是因心肌缺氧、缺血、阻塞导致冠状动脉产生粥样硬化,引发动脉腔狭窄产生心脏病,严重的冠心病还会使心脏衰竭,发生死亡。冠心病在心血管科属于一种常见病,并有着很高的发病率,发病人群通常为40岁左右的中年人,其中男性比女性多,用脑病患多于劳力病患。冠心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并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倘若不及时救治将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药技术的不断完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也得到不断加强[1]。我院应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尽量满足病患的需求,使病患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协助病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缓解病患的紧张情绪,以便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笔者回顾性分析进行治疗的冠心病病患的护理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2月~2011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病患48例,男32例,女16例;年龄39~82岁,平均(51.9±2.4)岁;病程1~12年,平均(5.7±1.2)年。在这些病患中,21例心绞痛病患,17例陈旧型心肌梗死病患,10例心肌梗死病患。在治疗前这些病患均得到确诊。

1.2 护理

1.2.1 心理护理:冠心病病患在治疗过程中难免产生抑郁、焦虑、惶恐等不安情绪,另外由于药物产生的不良症状,使病患的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面对这些不良状况,临床护理服务人员应多和病患进行有效的沟通,拉近病患和其家属与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提高病患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给病患生命的尊重,并用诚恳的话语进行安慰。护理服务人员应将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向病患和其家属讲明,并列举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病患解除疑虑,增强病患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病患的依从性,从而使治愈率上升。

1.2.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的产生是由冠动脉堵塞导致心肌缺血产生的坏死症状,我国每年冠心病的发病率都在不断上升,并有向年轻化群体发展的趋势。救治心肌梗死病患的首要方式为溶解冠动脉中的血栓。病患在进行溶栓治疗时,要为病患提供心电图监控仪,随时监控病患的心跳状况,避免发生意外。溶栓24 h内,可能会引发病患产生心律失常,3 h内最常见的病症为心室收缩。心肌梗死病患具有发病快的特点,对于发生在心房前、侧壁的心肌梗死病患来说,应避免产生急性心跳紊乱、或频繁性早搏,通过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可以缓解病症。对于发生在心房下、后壁的心肌梗死病患来说,应避免产生心律失常,特别要注意在晚间病患睡着后,应加强对病患的心跳监控,避免病患因心跳过慢产生休克,如有需要可以为病患注射阿托品或是异丙肾上腺素,在病患床边放置人工心跳起搏器,以便不时之需。

2 结果

这48例病患经过对症治疗与有效的临床护理,病情均得到缓解。其中,有1例病患产生合并性动脉阻塞,2例病患出现低血压症状,2例病患发生心跳紊乱,临床医护人员在有效用药与精心护理后,病患的上述不良症状均消失,可以出院。

3 讨论

冠心病病患通常对自己所患的疾病缺少认识,因此冠心病的发病率会居高不下,所以在心血管护理中加入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冠心病有着很长的病程,同时对病患的生命健康有极大的威胁,让病患易产生消极态度,进而丧失治愈疾病的信心。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在病患的治疗期间应加强对病患冠心病防预知识的讲解,让病患对此种疾病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使病患的治愈信心得到提高。针对病患的心理特点,制定出适合病情康复的护理方案,消除病患的不良情绪,加强病患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病患对医患人员的信任感,从而增加病患对医生的依从性。护理服务人员要从旁引导病患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帮助病患改掉不良习惯[2-3]。

综上所述,冠心病病患在康复阶段,饮食调节是十分重要的,其直接影响到冠心病的产生、发展、预后。护理人员要嘱咐病患少吃多餐,同时要注意食物的营养性,少吃热量高的食物。在护理关心病病患时,应注意整体观念的树立,让护理流程规范化,尽量满足冰花的各种需求,排解病患的不良情绪,对症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有效治愈冠心病病患。

4 参考文献

[1] 王玉红,贾树艳,苇 塘,等.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24):186.

[2] 金铉玉,卢 皓,彭守春,等.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10(19):230.

[3] 田 玲,安花兰,韩吉淑,等.探讨冠心病患者实施人性护理的体会 [J].中国医学工程,2010,17(4):21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