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炎性反应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2-12 浏览次数:540次
在妇科炎性反应中,当前盆腔炎性反应却严重威胁着现代女性的健康。盆腔炎性反应是女性常见的疾病,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不适的同时还会导致女性不孕症的发生[1]。盆腔炎性反应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由多种机制、多种因素共同参与形成,其中多数为生殖系统炎性反应引起。在治疗中需要改善盆腔血循环,促进血肿包块消散,促进异位内膜病灶和盆腔粘连的消散和吸收[2]。而随着医学观念的转变,临床护理路径当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是由一组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照顾模式,针对某种疾病,以诊断、治疗、护理等理想方法为纵轴,制订标准化的治疗流程[3]。笔者具体探讨了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炎性反应患者中的应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住院盆腔炎性反应妇女82例。入选标准:符合盆腔炎性反应西医诊断;临床表现为生殖系统炎性反应;年龄20~45岁,未绝经的女性;病程6个月以上;患者知情同意;都有下腹痛、带下量增多、附件增厚等症状;无内科合并症。年龄20~45岁,平均(35.21±5.21)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22± 0.25)年。疼痛程度:轻度41例,中度31例,重度10例。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常规应用中西药结合治疗,选择地塞米松10mg加左氧氟沙星0.2g加5%的葡萄糖中静脉注射,1次/d。中药组方:杜仲10g、川断10g、鬼箭羽10g、木馒头10g、党参10g、茯苓10g、三棱10g、莪术10g、炮山甲6g、夏枯草10g,水煎取汁200ml,1次/d,口服。所有患者都治疗1周。1.3 护理方法:制作临床路径表单采用作业流程分析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入院1天:介绍妇科病区环境及住院有关管理制度。入院2天:讲解有关盆腔炎检查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疾病知识。入院3天: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沟通;讲解有关治疗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有关疾病及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识;可以把这方面的教育资料让患者看,结合科室的板报宣传这些内容,解除患者的焦虑。入院4~5天:指导体位、饮食、翻身、肢体活动。手术后6~7天:观察伤口、阴道流血情况,进行适当活动,营养支持;嘱患者心情愉快,加强营养;性生活、随访指导。1.4 观察指标:①疗效评定: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正常;有效:疼痛较治疗前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无效:疼痛与治疗前无变化或加重,没有达到显效与有效标准[3]。②详细统计与观察治疗前后下腹痛、带下量增多、附件增厚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症状变化情况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经过治疗后,显效54例,有效2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90.2%。经过观察,治疗后患者下腹痛、带下量增多与附件增厚等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盆腔炎是当前妇科患者最常见,也是最痛苦的临床症状之一。当前盆腔炎性反应疾病的高发年龄为15~25岁,盆腔炎性反应起病缓慢,病情反复顽固不愈[4]。多表现为下腹疼痛、带下量增多、附件增厚等症状,多在月经期、性交后或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西医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中医药治疗生殖系统炎性反应引起盆腔炎性反应除了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祛瘀并用外,也越来越主张多种途径综合治疗,重点减轻和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护理路径是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模式,其是一种基于最好的可获得较多的临床证据的一种综合多专业合作服务模式,以为患者健康负责的医务人员群体在医院中所采取的主要临床干预措施。同时其也可以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优化医护患的联动,提高患者的医护质量[5-6]。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有效率为90.2%。同时治疗后患者下腹痛、带下量增多与附件增厚等症状发生率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总之,临床护理路径在妇科炎性反应患者中的应用体现了人性化与科学化的模式,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4 参考文献
[1] 范红霞,王霞灵,叶燕萍.益气活血方药内服与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7,16(9):1078.[2] 李巧芬,赵志梅.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J].中国临床医生,2008,36(8):4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临床医疗路径设计与规范[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10.
[4] 沈姚琴,陆金霞,陆文彬.自拟化异定痛饮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19(3):233.
[5] 何 红.内科临床护理路径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护理研究,2009,123(2B):404.[6] 龙芙蓉.浅谈临床护理路径[J].西北医学教育,2009,117(1):23.
[收稿日期:2013-11-08 编校: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