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16  浏览次数:619次

急性脑梗死是我国近些年来发病人数较高的一种疾病,其极高的发病率、致死率和死亡率,已经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据相关报道指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特殊的全程优质护理,对患者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笔者对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时经CT扫描证实有不同部位的梗死病灶,符合临床上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观察组3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占86.7%,女4例,占13.3%,年龄55~83岁,平均(65.1±2.0)岁,入院时10例患者表现为失语,10例患者有意识障碍,10例患者一侧肢体偏瘫;对照组30例患者,其中男26例,占86.7%,女4例,占13.3%,年龄57~82岁,平均(64.9±1.7)岁。入院时8例患者表现为失语,12例患者有意识障碍,10例患者一侧肢体偏瘫。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的优质护理,具体如下:①患者从入院那一刻起,心理状态和情绪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再加上急性脑梗死发病突然,且出现语言和肢体等障碍,患者表现为悲观、焦虑等。此时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进行情感交流,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以此既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增加了患者的信任感。②健康指导也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可以通过资料、录像和媒体等形式向患者讲解健康教育知识,帮助他们认识疾病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此外,告诫患者如24 h以内必须在床上活动,切忌过早下床等;饮食上切忌食用过热、过冷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增加消化道负担,导致黏膜出血等;③急性期护理应有效减少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取平卧位,抬高床头15°,有利于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每天更换湿化液,每天更换吸氧管,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天给予NaCl溶液清洁口腔。④饮食护理:给患者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每天摄入热量随体重增减变动,配合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伴肾功能损伤者应注意低钠饮食;⑤用药指导:让患者熟悉掌握自己服用药物的名称、数量、时间和注意事项;⑥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饮食、增加营养、增强体质。出院后继续坚持肢体功能锻炼及语言沟通,坚持按时服药,巩固疗效。定时监测血压,定期复诊。

1.3观察指标: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与有效的百分比之和。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6.7%,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66.7%,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6.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6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例(%)]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10(33.3)8(26.7)8(26.7)4(13.3)86.70对照组306(20)8(26.7)6(20)10(33.3)66.70

表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例)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观察组30206486.7对照组301081260.0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主要的发病原因为颅外段动脉狭窄,进而导致栓塞、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等,从而使血运循环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生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随着人们对健康医疗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程优质护理已经在临床上特别是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广泛应用,其“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符合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体现了临床护理中“以患者为中心”的观念[2-3]。

 

4参考文献

[1]张桂英.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健康大视野,2013,21(2):159.

[2]王欣.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730.

[3]魏莹.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4):8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