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不同固定方法在硬膜外镇痛泵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2-11  浏览次数:602次

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作用原理就是缓慢持续泵注一定浓度的麻醉药或镇痛药物,以维持血液中或者硬膜外腔中麻醉药物量的稳定,患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自控追加剂量,达到维持镇痛的作用。持续镇痛术的应用缓解了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更好地休息和身心康复,同时持续镇痛通过小剂量、低浓度的给药途径,避免了患者反复肌内注射止痛药的痛苦,防止对止痛药成瘾,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1]。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具有起效快、镇痛完全、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镇痛效果好的优点,给越来越多的患者和医护人员接受。但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因固定的原因而导致镇痛泵未到预期拔管时间发生脱落,从而不能达到镇痛泵的术后镇痛效果。通过观察研究,分析镇痛泵脱管的部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减少脱管的发生。从而充分发挥镇痛泵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3年12月术后使用镇痛泵的患者共200例。其中男108例,女92例。年龄22~72岁,平均34岁。所在科室分布:骨科62例,妇产科54例,胸外科10例,普外科66例,泌尿外科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1.2 方法1.2.1 术前指导:巡回护士在手术前一天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向有需要使用镇痛泵的患者详细解释镇痛泵的使用方法,配置镇痛泵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在使用镇痛泵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活动、翻身等的注意事项。

1.2.2 术前准备:手术前根据麻醉的要求摆放好患者的体位,配合麻醉师进行麻醉穿刺,麻醉师根据手术的部位选择不同的硬膜外穿刺点,穿刺点一般选择自T8~L4不等,穿刺成功后,对照组由巡回护士采用传统固定方法:将消毒穿刺点处皮肤典伏充分擦干净后,用225px×500px的自粘伤口敷料贴采用与人体纵轴平行的方向即由穿刺点延脊柱向头侧固定好。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前,由巡回护士采用新固定方法进行固定。手术结束后安全送回病房。

1.2.3镇痛方法:两组患者均使用持续+自控,标准容量100ml,有效输注量大于92%,标称流量2ml/h,48h使用一次性使用输注泵。麻醉师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配置镇痛泵的药液,一般选用0.9%生理盐水100m+左旋布比卡因140mg+吗啡6mg混合液,加注镇痛泵,使其扩张囊的顶端达到泵体的最大刻度。

2 结果  

2组不同固定方法在硬膜外镇痛泵非计划脱落情况比较见表1。以统计软件SPSS11.0处理数据。2组比较非计划性脱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新固定法可预防镇痛泵管道的脱落。

3 讨论  

手术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而手术后疼痛是患者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能引起患者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病理生理的改变,也是术后并发症增多和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传统肌肉注射止痛药等止痛方式存在重大弊端,如并发症多、止痛时间短、止痛程度不易控制、需反复用药等。而硬膜外镇痛泵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所以为了有效减轻术后患者的痛苦,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使用镇痛泵进行手术后镇痛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对于手术范围广、时间长、大手术的患者,如各种癌根治手术、胸腹联合手术等。硬膜外镇痛给予低浓度局部麻醉药如常用量的1/10也能产生有效镇痛,不影响运动神经,并能促进肠蠕动恢复[2]。术后应用硬膜外留置镇痛泵镇痛,可以使患者减轻疼痛,提前进行床上锻炼,有助于术后康复,维持生理功能平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医护人员及家属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出院率等诸多优点[3]。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由于硬膜外导管管径细,质地软。与镇痛泵导管接头衔接后,容易在拉、扯等外力的作用下发生非计划脱落,导致镇痛的失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不利于机体的康复,同时重新置管也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一旦脱落重新置管不被患者及家属接受,会造成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脱落的硬膜外管即使在严格的消毒下与镇痛泵接头重新连接,也会增加硬膜外腔感染的机会。同时硬膜外镇痛泵的非计划脱落也增加了病房护士的工作量。因此新固定方法在硬膜外镇痛泵的使用中,在预防镇痛泵管道脱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刘 玲.硬膜外持续镇痛留置导管的观察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32(10):2058.

[2] 刘飞凤.200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2009,(9):89.

[3] 蔡 琼,张 琳.预防硬膜外留置镇痛泵滑脱护理方法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6):1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