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26例早产儿窒息复苏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620次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疾病,是新生儿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多种原因可引起新生儿窒息,如母亲患有妊娠性高血压、心脏病、传染性疾病等。或胎盘脐带异常,分娩过程异常以及胎儿本身患有疾病等都可以引起新生儿出现窒息。而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出生的患儿,本身由于多器官发育不全,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出生患有窒息的早产儿,复苏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相对较高。笔者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新生儿科收治的 26例窒息复苏后的早产儿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1]: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7分。胎龄<37周。所有患儿均在产房予以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呼吸及心跳后转入新生儿科。男16例,女10例,出生体重均<2 500 g,体重最低1例1500 g。轻度窒息(1 min 内Apgar评分4~7分)19例,重度窒息(1 min内Apgar评分0~3 分)7例。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所有患儿复苏后置暖箱,根据患儿出生体重及孕周调节箱温至中性温度,湿度保持在55%~65%。根据医嘱予以禁食,禁食时间根据胃肠道具体情况而定,如有呕吐者可予以洗胃,必要时胃肠减压。 

2.2 严密监护:密切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节律、心率、皮肤颜色、体温、血压等变化。其中呼吸时监测重点,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痰堵,及时吸痰,在此前提下,根据患儿的血氧饱和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如有呼吸暂停,予以氨茶碱兴奋呼吸,如出现反复呼吸暂停,可根据医嘱予以CPAP正压通气。如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征,呼气性呻吟等及时汇报医生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及呼吸机呼吸支持。观察有无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以及前囟门有无紧张等神经系统症状,如有异常随时汇报医生,必要时予以降低颅内压,控制惊厥[2]。 

2.3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制度,注意手卫生,接触新生儿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选择性应用抗菌药物[3]。 

2.4 喂养及营养:所有患儿均早期禁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决定开奶时间,喂养以母乳最佳,其次为早产儿配方奶。有吸吮能力者从少量逐渐增加,吸吮能力较弱可予以鼻饲喂养。鼻饲喂养时每次插管时应保持位置正确,喂养前因常规进行抽吸,观察有无储留。不能肠道内喂养者可选择肠道外营养,同时可予以橡皮奶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 

3 结果 

26例窒息早产儿治愈23例,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4 讨论

早产儿因多器官发育不全,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缺氧窒息后,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更高。因此对于早产儿窒息的患儿,复苏后的护理尤为重要。而对于呼吸、预防感染,喂养更是重中之重。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发育欠成熟,容易引起呼吸暂停。肺表面活性物质少,容易导致肺透明膜病变。早产儿肺泡数量少,呼吸肌发育不全,咳嗽反射弱,易引起肺不张及吸入性肺炎。宫内窒息后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刺激呼吸中枢,发生不规则呼吸,易引起胎粪吸入性肺炎。肺血管发生痉挛,可继发性引起肺动脉高压。少数缺氧严重者可引起肺出血。因此,对呼吸观察应作为观察的重点,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窒息后由于胃肠道缺氧、缺血可引起胃肠道多种并发症。缺氧缺血后可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发生呕血、便血。窒息还可以影响胃肠道动力,导致喂养不耐受。缺氧后肠系膜血管收缩,可导致肠黏膜损伤,有利于细菌侵入性繁殖,轻者可导致胃肠道动力紊乱,重者可导致肠黏膜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腹胀、呕吐和便血。因此,一般窒息后,因延迟进食,重者要禁食,胃肠减压,并且要密切观察胃肠情况,注意有无发生急腹症,需要外科治疗。待胃肠道条件许可情况下,具有吸吮能力早产儿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同时可给予早产儿免疫及抗微生物的保护能力,同时研究表明可降低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吸吮能力较弱的可选择鼻饲喂养,放置胃管时需注意胃管位置的正确。每次喂养前需回抽,注意有无残留。常规的用橡皮奶嘴非营养性吸吮有助于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助于消化能力逐渐增强。因胃肠道疾病不能喂养者要辅以肠道外营养。早产儿因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不成熟,来至母体的抗体缺乏,皮肤屏障功能差,对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容易导致感染。故诊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有感染迹象时,要加强抗感染。早产儿生发基质代谢旺盛,对缺氧和高碳酸血症敏感,且缺氧后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破坏,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对神经系统的观察要作为护理的重点。窒息后还可以导致心、肝、肾多个器官的损害,在护理过程中也不容忽视。早产儿由于自身特点以及缺氧窒息的损伤,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很高,对护理工作提出很高的要求,对本组病例的护理过程中,除1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他全部治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均能得到及时医疗干预,对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5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布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01. 

[2] 卢艳如,汤先兰.新生儿窒息后的护理支持及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7(11):4992. 

[3] 吉开云.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40. 

[收稿日期:2013-11-05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