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住院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551次
在ICU病房当中的患者病情均较为严重,与普通病房的意外拔管率相比要高出很多。这种现象的危险性其实并不亚于因导管侵入而造成的感染或者并发症对患者产生的威胁,近几年来随着对医护水平要求的提高,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了更多医疗机构的重视[1]。针对ICU病房当中意外拔管率较高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758例ICU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432例,女326例,年龄5~75岁。全部患者总共置管815例次,其中215例次深静脉置管,198例次气管插管,135例次胃管,144例次尿管,其他导管123例次。发生意外拔管情况的患者共50例,其中12例深静脉导管,15例胃管,9例尿管,6例气管插管,8例其他导管。经过调查后得知,因护理工作的评估未达到理想效果,对患者并未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导致拔管的情况45例,占90%,因医护人员操作问题而导致插管意外脱落的情况5例,占10%。 1.2 护理方法 1.2.1 固定方法的选择:对于气管插管来说,一般情况下选用粘连性与任性较好、对皮肤刺激较少的医用胶布进行交叉式固定,对于需要进行长时间气管插管支持的患者,应统一采用鼻腔插管的方式。在鼻腔插管初步固定后,利用较长的布带将导管进一步固定后绕过患者脑后并进行再次固定,松紧度要调整至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感与影响,还要尽量避免由于外力因素导致的插管脱落;胃管的固定方法与气管插管一致;在固定导尿管时,应从患者大腿下方绕过后连接引流袋,避免随意可触碰导管或拔管。 1.2.2 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部分患者由于如手术治疗等因创伤部位的疼痛而导致情绪产生暴躁、焦虑等情况的患者,按照医嘱进行适量的镇静剂应用,按照患者的病情、临床症状表现以及镇静的实际效果进行镇静剂剂量的即时调整,减轻患者痛苦与不适感,以此来保障治疗效果的良好作用。 1.2.3 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语言及情感交流,尽量取得患者的信任感与合作倾向,对患者进行置管的临床知识普及,以及插管的必要性、临时性,并且告知患者自行拔管后会引起的危险性与不良后果,增加ICU病房老年患者的巡视次数,及时给患者精神上的抚慰、鼓励与支持。对经常有家属陪护的患者要对其家属进行临时陪护知识的培训,为插管数量较多的患者进行背部按摩,并对家属同样进行插管基本知识的普及,取得家属的信任、理解与配合,共同为患者的健康而努力。 1.2.4 操作规范化:ICU病房的护理人员应该对自身的操作能力、知识量以及日常的行为规范要求更加严格,并遵守与患者有关的一切操作步骤与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个别情绪躁动以及对护理工作不予以配合的患者进行护理时,要保持对患者行为当中的约束,避免因放松警惕而使得这类患者具有放松约束的机会;对患者进行擦拭身体或其他有必要进行翻身的时候,要预先处理好患者的导管,以免操作不当引起导管脱落或对患者造成伤害。
2 结果
ICU病房的患者当中,90%以上的患者属于插管后身体不适、或创口疼痛引起的暴躁或焦虑、家属的专业知识不足等现象造成的意外拔管。通过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贴心的护理以及心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消除了插管的不适感与不良的情绪,意外拔管的现象基本杜绝。
3 讨论
在ICU病房当中,由于患者病情的原因,大多数患者长期或间断性处于昏迷状态,意识也分为清晰、模糊、浅昏迷、昏迷以及深度昏迷。产生意外拔管情况的患者意识基本上都处于模糊、浅昏迷或者是术后麻醉苏醒后,这种层次意识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情绪上较大的波动,极易出现自行拔管的情况[2]。另外,插管数量较多,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痛苦与不适感,会对患者的忍耐力与意志力大大削弱,同时也会对患者身体的灵活度产生一定的限制,致使患者长期采取有限的体位,进一步增加了不适感,因此患者在转换体位时就会发生无意识的意外拔管。还有一种常见情况就是由于ICU病房内较少有家属陪护,而家属偶尔的探视发现患者被约束带固定体位与插管的方式后,会产生不理解与误解的想法,因此未经医护人员的同意擅自解除患者的约束与固定,造成了患者或家属意外拔管的行为。通过本次研究当中ICU病房当中患者意外拔管情况的分析,虽然大多数情况是由患者与家属造成,但医护人员还是要从自身出发,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操作的规范性,在排除自身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专业培训与知识普及,使ICU病房当中患者的意外拔管情况有效减少,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4 参考文献
[1] 兰美娟,沈富女.对ICU护士组织意外拔管知识培训及临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9):659.
[2] 何海崧.ICU患者意外拔管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临床护理,2005,4(1):16.
[收稿日期:2013-08-11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