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颅脑损伤急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25  浏览次数:563次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护理模式与护理程序,以现有的临床治疗指南和循证医学为指导,促进疾病愈合和对疾病进行管理的方法,最终可以起到规范护理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1-2]。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势紧急、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病死率高,因此,快速有效的护理是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2011年9月~2012年9月我科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抢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11年9月~2012年9月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都有受伤史。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路径组,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18~65岁,头颅CT检查示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22例、颅内血肿14例、颅骨骨折9例、蛛网膜下隙出血5例。路径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17~66岁,头颅CT检查示硬膜外及硬膜下血肿19例、颅内血肿16例、颅骨骨折11例、蛛网膜下隙出血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由护士长领导,各相关医护人员共同组成临床护理路径制定小组,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救过程、各类诊查、护理操作、手术前准备等进行分析,制订了护理路径的要求,主要包括:①紧急评估,了解伤情,观察患者意识,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映是否灵敏,监测生命体征,用时3~5 min。②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鼻腔分泌物、呕吐物,给予4~6 L/min氧流量吸氧,对呼吸困难者协助医生进行气管内插管,用机械通气来辅助患者呼吸,以预防低氧血症和脑缺氧,使血氧饱和度达95%以上,用时5~8 min。③急救,伤口加压包扎止血,使用静脉留置针,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进行各项实验室检查及配血,颅内压高、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时给予脱水剂治疗,用时5~10 min。④心电监护、留置导尿,记录出入量,联系相关科室做到优先检查,用时5~10 min。⑤需要手术者,做好术前准备,备全头皮,术前用药,通知手术室准备迎接患者,用时10~15 min。⑥进行以上操作时技术娴熟、语音亲切,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

1.3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对全科医护人员宣传急性颅脑损伤临床护理路径的意义和要求,进行培训、考核、使其充分掌握并能将路径熟练应用于疾病的救治过程中,对出现的特殊变异情况加以分析,进一步完善护理路径的措施。

1.4评价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抢救所需时间、病例抢救成功率、发生护理纠纷比例、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并进行比较。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2.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路径组患者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护理纠纷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制定好的计划,是在标准时间内采取规范的护理措施,达到预定的护理目标,可以使护士有预见、有规范、主动地沿路径内容进行工作,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不再机械地执行医嘱,护士的主动性加强,也可加强护士的自律性,规范护理行为,护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程序化,减少了工作中护理项目的遗漏[3],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效率,提高了护理安全,路径的实施使医护人员有计划地进行操作,各参加人员职责明确,有效地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保证了抢救的迅速、高效和规范,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使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增高,且发生护理纠纷比率较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4 参考文献

[1]邹婧瑜.临床路径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6):426.

[2]韩智芹,方习红,程雪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0.

[3]孟玉芝.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抢救室的使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10(31):181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