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635次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筋膜间区的肌肉和神经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肌肉坏死与神经变性,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1]。我院2012年12月6日收治1例胫腓骨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经过紧急手术治疗和护理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42岁,因车祸致右足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3 h于2012年12月4日入院。入院时右足踝部肿胀明显,无张力性水泡,压痛明显,可触及骨摩擦感,右足趾可背伸、跖屈活动,远端感觉正常,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X线示右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腓骨下1/3骨折。入院后予以甘露醇消肿、血栓通活血化淤等对症治疗。12月5日早上有足踝部出现大量张力性水泡,远端足趾呈花斑样紫绀,右足趾感觉明显减弱,轻牵拉疼痛剧烈,可触及足背微弱动脉搏动,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完善术前准备行切开减压术,术后回病房继续治疗。术后2周右足踝部肿胀消退后予石膏固定骨折部位,患者于2012年1月10日带石膏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发现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时马上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密切观察患肢远端血液循环、感觉、运动、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观察肢端颜色、温度、肿胀程度,警惕神经损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出现。
2.1.2术前准备:禁食,备皮,插尿管,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血型,血交叉,生化与尿常规等。开放一条静脉通道,给予能量输注补充机体需要量。完善术前准备后,在联合麻醉下行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术。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①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测量体温4次/d,掌握手术热与感染所引起发热的特点、峰值和持续时间;掌握血压的动态变化,观察有无因使用脱水消肿药引起的血压下降。②了解疼痛部位、性质与持续时间,当疼痛与手术损伤程度不相一致时,不能轻易给予止痛剂,以免掩盖症状。③严密观察患肢肤温、血运、感觉、活动和肿胀情况。发现肢端肤温不升、紫绀加重、感觉麻木、肿胀不消除等,应考虑手术减压不彻底,应马上报告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加重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
2.2.2切口护理:筋膜切开减压是一个无菌手术,避免发生继发性感染的主要方法是基本不换敷料,因此在术后3~4天内,如敷料未全渗透,则不需要更换;如已渗透,则在手术室条件下更换敷料。术后7天患肢呈现皮肤皱褶等消肿现象,报告医生行切口缝合。
2.2.3遵医嘱合理用药:遵医嘱合理应用消肿利尿药,活血化淤等对症支持治疗。术后2~3天用20%甘露醇250 ml加地塞米松每6小时静脉滴注1次,以减轻创伤反应,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再次复发[3]。输液时,严密观察静脉输注是否通畅,有无药液渗出到皮下组织,以免引起局部组织的硬结甚至坏死;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2.2.4心理护理:骨折愈合治疗周期较长,卧床过长容易引起患者较大的情绪波动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向患者和家属交待病情和预后,做好饮食和功能锻炼方法的指导,鼓励患者增强对疾病愈合的信心,能认真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2.2.5功能锻炼:术后患肢抬高20°~30°,置于外展中立位,以利于下肢静脉回流和患肢的消肿。麻醉过后即可主动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活动,术后1天练习足趾的背伸。术后3天即可在床上不负重练习膝关节的伸屈锻炼和髋关节的内收外展训练[4]。下床活动时间则视X线片示骨痂生长情况而定。
2.2.6出院指导:①告知患者外带肢体石膏出院的注意事项。②指导患者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和饮食调护。③嘱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回院复查X线,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④做好电话回访工作,以了解患者功能锻炼情况和各个关节的屈伸状况及步态。
3体会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胫腓骨骨折的严重并发症,做好相应的早期护理观察,为进一步治疗争取有利时机至关重要。通过对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个专科护士,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要有严谨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早诊断,早治疗,减少因疾病并发症而导致的伤残率。
4参考文献
[1]何晓真,张进川.实用骨科护理学[M].河南: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392.
[2]李银露,郭宴同,王满宜.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70.
[3]姚传博,马俊义,李跃蒙,等.四肢骨折合并筋膜间区综合征的治疗[J].中国骨伤,2000,13(10):616.
[4]李善花.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35):448.
[收稿日期:2012-12-04编校:侯小玲/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