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吡柔比星致静脉炎1例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22 浏览次数:657次
盐酸吡柔比星是一种半合成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对恶性淋巴瘤和急性白血病有较好疗效。该药主要通过进入细胞核内干扰DNA合成而产生较强的抗癌作用[1],是乳腺癌患者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常与紫杉醇或多西他赛联合用药作为化疗方案进行静脉滴注,在腺体外科是一种常见的抗肿瘤药物。但在静脉输注过程中有时穿刺处及血管走行处有红肿、疼痛、条索状红线等静脉炎症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现将应用盐酸吡柔比星引起静脉炎1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5岁。主因发现左乳肿物3年而入院。查体: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好,有轻度脑梗病史3年,现生活完全自理。T36.7℃,P88次/min,R18次/min,Bp135/80 mm Hg(1 mm Hg=0.1333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部CT检查示正常。遂完善术前各项准备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患者引流管预期拔除,伤口愈合良好,于术后第15天日行第1次化疗,采用紫杉醇加盐酸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方案进行静脉滴注。遵医嘱将盐酸吡柔比星40 m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0 ml内快速静脉滴注,当液体输入100 ml时,患者主诉右前臂穿刺部位疼痛,查体静脉回血良好,输注速度正常,但可见穿刺部位红肿、灼热,沿注射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按之可触及条索状硬结,无局部皮肤破溃征象,排除因无菌技术执行不严格导致的静脉炎,考虑为盐酸吡柔比星引起的静脉炎。
2护理
2.1处理方法:立即停止使用盐酸吡柔比星液体,并用注射器在注射部位尽量抽吸皮下药液[2],拔出针头,局部按压3~5 min。然后用25%利多卡因2 ml、氟美松5 mg加0.9%生理盐水3 ml,作局部环形封闭,并用冰块冷敷12~24 h。因为采用冰敷可使毛细血管收缩,减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充血,达到止血、止痛、消炎和退热的目的,从而局限炎性反应的发展 ,及时解除患者痛苦。24 h后应用喜辽妥软膏对穿刺点周围、沿静脉走向进行外敷[3],2~3次/d,3 d后右前臂条索状红线变成浅褐色,红肿、疼痛消失。
2.2巡视病房,严密观察: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在输液过程中,多巡视病房,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如有局部疼痛、发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输液侧肢体被被子或衣物遮挡,护理人员应认真巡视,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及时处理。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外渗的危害性,使他们提高警惕,提前预防。
2.3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情重,担心预后和化疗药不良反应,情绪波动比较大,产生了焦虑、悲观、恐慌等负面情绪。针对这些负面情绪,护理人员给予耐心讲解,向患者解释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和输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其对化疗不良反应的恐惧心理,指导患者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取得配合和理解。
3体会
盐酸吡柔比星为当天第2组输入药物。第1组为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是一种预防和治疗恶心、呕吐的药物,尚未发现盐酸托烷司琼致静脉炎的相关研究,故排除其他药液引起。盐酸吡柔比星对血管壁有较强的刺激性,在输注过程中必须积极减少和消除引起静脉炎的各种因素。护士在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选择血管,在患者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选择PICC深静脉置管,减少化疗药物对局部静脉血的刺激,降低静脉炎发生几率。此患者在输注前曾尝试给予经外围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但因患者曾有脑梗病史,静脉血管情况较差,暴露不明显且弹性差,导致穿刺失败,遂给予右前臂浅静脉穿刺。另外,护理人员应及时巡视病房,积极询问患者并观察穿刺部位,如有静脉炎发生,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确保患者安全。
4参考文献
[1]王金莲.乳腺癌术后紫杉醇加盐酸吡柔比星联合化疗不良反应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论坛,2006,4(11):94.
[2]赖亦惠,邱爽华,张华凌.浅谈化疗药物引起静脉炎及药物外渗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5):1069.
[3]王娟,李岩,王洪阳.喜辽妥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31.
[收稿日期:2013-01-30编校:赵英/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