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711次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来所诊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探析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护理干预组(A组)与普通护理组(B组),每组50 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2~81岁,平均(61.2±62.7)岁。诊断依据参考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且都经过CT、MIR的检查确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普通护理组进行常规性的护理,护理干预组(A组)进行康复性的护理干预:①应用早期的康复训练步骤,患侧的肢体实施简易运动的训练,Bobath在治疗前,要正确的评价患者的运动、姿势,寻找阳性的体征和阴性的体征,阳性体征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RIP的抑制技术,对阴性体征的患者在治疗中实施促进的技术。在治疗过程中,要求实施作业和运动疗法,同时在将言语治疗与护理紧密的联系在一起。②日常生活的动作训练常常要进行资料的整理、运动上的分析、评价及训练等。医生还要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按照其精神、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的活动训练中,还要适时依据患者的个体体征上的差异,来制定训练内容,安排专职的护士帮助患者康复,1次/d,1 h/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1]。
1.3 评价的指标[2]:患者的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采取MBI实施评测。正常:100分;轻度功能性的缺陷:75~95分;中度功能性的缺陷:50~70分;严重功能性的缺陷:25~45分;非常严重功能性的缺陷:0~20分。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比较中,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性的神经系统的疾病,由于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致残致死率高,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在对脑卒中患者护理中,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不了解,由于患者缺乏相对疾病知识,这可能引发一些诊断上的错误,对此,本院在疾病知识宣传教育过程中,投入加大的力度,医护人员全方位的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普及工作,例如运用广播、宣传栏、报刊等手段进行脑卒中疾病知识的普及。同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患者的文化教育背景、职业、年龄、性别等特点,对患者开展个性化护理宣传工作,以期达到患者及家属能够大概明白相关疾病的知识,消除诊治中的心理疑虑[3-4]。
本文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分比较中,护理干预组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这表明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的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在此基础上,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邹利玲,赖翠薇,黄淑娟,等.综合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1,17(27):153.
[2] 李鸿雁.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1):133.
[3] European Stroke Organisation.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ischaemic stroke and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J].Cerebrovascular Diseases,2008,11(1):183.
[4] 赵雪萍,薛小玲,苏翠红,等.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18(1):173.
[收稿日期:2013-03-01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