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有效置管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7  浏览次数:697次

静脉留置针作为一种无痛性静脉通道,能随时给患者输入药物或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已广泛使用,在临床工作中,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抢救患者时便于随时用药,为争取患者生命赢取了最佳时机。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因疾病因素是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最合适人群之一,因此,提高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72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置管护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2年11月我科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2例,男42例,女30例,年龄18~81岁,平均62.3岁。将72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男21例,女 1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对照组男21例,女15例,使用静脉留置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用药、置管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两组均由工作3年以上护士操作,输液器连接留置针后,选择双上肢远心端作为穿刺部位。观察组:选择24G型号留置针,在离血管0.5 cm距离穿刺,穿刺角度≥15°,见回血后平行进针至针头全部进入皮下,拔出针芯,一次性透明帖固定,在透明帖上下缘用胶布环绕肢体固定,将夹子推至延长管近端,靠近夹子外延长管上缠绕胶布注明置管时间,输液完毕后每隔5 h用装有封管液(浓度为12.5~25 U/ml的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5~10 ml脉冲式冲管,同时左手将套管针的小夹子关闭,形成正压封管。

1.3 评价方法:比较两组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管,增加患者支出,患者对静脉留置针不信任等一系列问题。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检查: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多,血细胞比容正常或偏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黏附率及集聚率常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红细胞沉降率一般偏快[1] 。导致这部分患者较其他患者更容易管腔堵塞,故在封管、冲管上更要注意,在输液完毕时,每隔5 h用装有封管液(浓度为12.5~25 U/ml的肝素钠生理盐水溶液) 5~10 ml冲管,冲管必须使用脉冲方式,禁止用静脉滴注或普通静脉推注方式;同时左手将套管针的小夹子关闭,形成正压封管(封管后留置针尖悬挂一小水滴或留置针体内端充满液体为合格[2] 。在使用甘露醇、输血、输脂肪乳等高渗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后再接其他液体,减少药物对血管的黏附,对保持置管通畅效果较好。

3  讨论3.1  有效保持置管通畅:临床上因管腔不畅或堵塞,导致不得不拔。

3.2 妥善固定留置针:具体方法:一次性透明帖使用时应遵循无张力黏贴原则,胶贴中央始终对准穿刺点,由中央向周围按压整片胶贴,使之与皮肤妥帖。固定针柄后,在透明帖上下缘用胶布环绕肢体固定,注意避开针眼上方2~3 cm位置,以免胶布遮住影响皮肤观察。

3.3 夹子关闭及注明置管时间胶布粘贴的部位:夹子关闭时,管腔内失去液体静脉作用。当夹子关闭在延长管远端时,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对加大,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从而使回血率增加,相应堵管率增加,致置管时间缩短。同时在延长管夹子外侧垂直方向粘贴一胶布,胶布上注明置管时间,当夹子关闭时,此胶布可有效防止夹子外移,保证静脉留置针夹子总是关闭在靠近延长管近端。

3.4 避免或减少穿刺点渗血、渗液:渗血、渗液的主要原因与穿刺方式、穿刺针的选择以及患者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3.5 预防及有效处理静脉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因为同一部位反复刺激性药物刺激引起静脉炎的几率较普通针大。肺源性心脏病是常见呼吸系统疾病,达到呼吸科疾病50%以上,且该病病情反复、病程长,对待该患者静脉穿刺技术上也提出更高要求,静脉留置针的出现,大大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改善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许不足,需要每位护士采取有效措施规避不足,确保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安全、顺利,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

4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97.

[2] 陈培辉.病理解剖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12.

[收稿日期:2013-05-30 编校:潘宏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