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心血管介入治疗的心理护理

发表时间:2014-01-07  浏览次数:598次

【摘要】心脏介入手术是目前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右心导管、左室造影、心内电生理等检查方式对一些疑似冠心病的病人做出明确诊断或为心脏搭桥术以及瓣膜置换术提供冠状动脉等大血管的情况。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心理,护理

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已普遍开展,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和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过去需外科治疗的一些手术已逐渐被介入治疗所代替,由于许多患者不能完全了解并认可介入手术,往往充满恐惧心理,怀疑介入治疗的可能性、完全性等,因此,开展心理护理和专业的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配合介入手术的关键。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1例,女29例,年龄30~70(平均56.5)岁。150例中单纯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63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形成术45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支架40例,射频消融2例。

2、护理

2.1加强术前健康教育

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带有一定创伤性对于患者是一个应激,况且该手术难度及危险性较高,大多数患者对于手术的方法,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存在担心、紧张、恐惧心理。故术前患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负担,突出的心理特点是恐惧、焦虑不安和期待。焦虑恐惧可使肾上腺功能系统的活动明显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导致心输出量及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手术效果。如何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使其有效应对,就显得十分重要。解决他们心理误区的有效方法是消除“未知”,术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一些宣传教育,利用书刊实例为患者分析介入治疗的优点、作用,讲解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应如何配合医务人员做哪些术前准备,术后应嘱患者卧床休息,定时为其测量生命体征,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针对原发疾病指导休息,运动,饮食。叮嘱患者出院后应劳逸结合,防止受凉,预防感冒,避免情绪激动,如有任何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定期复查随访。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的认知程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护理人力资源重组与再造,在整体护理模式组织架构下,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并设名专业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及护送病人外出检查,护理工作流程优化,对介入术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关怀护理等要求各级护理人员,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和重点给予亲情呵护,彻底克服传统的单靠责任护士一对一照顾病人的缺陷,推行一种无缝隙护理理念让病人感受家庭般。温暖人文环境构建护士淡妆上岗统一工作服病房病房走廊点缀鲜花悬挂壁画,病房安静每日通风。

我们重点加强了术前健康教育工作,耐心向患者介绍手术的过程,大约需要的时间,麻醉方式等,使患者心中有数,使其认识到此种治疗方法安全,成功率高,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经过针对性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后,本组绝大多数患者的不良心理均能很快缓解和改善,能以积极态度配合术前各项准备工作,使手术得以如期进行。

2.2介绍手术情况

大多数患者对介入治疗的物理刺激存在恐惧心理,还有部分患者担心手术中出血对身体造成损害。针对这种情况,向患者说明手术不用开胸,一般从股动脉或股静脉穿刺后进行操作,穿刺处的切口很小,出血量很少,只有几毫升,一般不需要输血。在穿刺时局部应用麻醉药,因此不会感到疼痛。而且手术伤口根本不用针线缝合,就像输液后的穿刺点一样。详细介绍手术原理、方法、手术的可靠性及各种安全措施,向患者介绍术者的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此外,还应教会患者运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及松弛疗法。这样患者通过了解手术的操作程序以及与其他外科手术的区别,减轻了心理负担,增强了接受手术的信心,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疑虑。

2.3手术费用问题

手术费用是大多数患者所关心的问题,为使患者放心,就手术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质量、数量及价格向患者说明,对于参加医疗保险的患者,告之报销比例与自付金额,对经济困难的患者,应鼓励其诉说烦恼和忧虑,耐心倾听并做好安慰解释工作, 向其讲解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他们鼓起战胜疾病的斗志。

2.4术中护理

手术一般是在局麻下进行的,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所以患者虽然看不到手术的情况,但会全力去倾听和猜测手术的进展情况。病人进入介入室后,向其简单介绍室内情况和手术过程,告知注意事项,配合要点。协助患者摆好手术体位,开放静脉通道。按照操作要求迅速准确地执行医嘱。做好各种应急的抢救准备工作,将除颤器、临时起搏器、急救药品安放在固定的位置。做到抢救时分秒必争,反应敏捷、迅速、准确、有效。手术开始后巡视病人,解答提问,关心病人的需求,病人放松并感到舒适注药。询问病人自我感觉,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关心安慰病人,嘱病人不要紧张。利用空隙时间向家属简单介绍手术进展情况,解除其焦虑心情。为避免让患者有不必要的猜忌,术中医护人员一般应用专业术语交谈。并且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变化,主动询问是否有不适。对情绪紧张的患者,应一边观察病情变化,一边与之交谈,一方面是为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给患者以心理支持, 减少患者因情绪紧张而造成的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2.5术后护理

2.5.1观察病情

术后注意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如血压低于90/60 mmHg或伴恶心、呕吐、大汗应立即遵医嘱处理。

2.5.2监护

术后持续心电监护24 h,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当班医生,及时处理。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3~5 d,术侧肢体制动,以防电极脱位。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术后鼓励多饮水,一般为6~8 h饮水1 000~2 000 ml,以利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观察患者穿刺局部情况:术后嘱患者保持术侧肢体伸直,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敷料渗血。更换敷料时观察有无血肿,若有血肿还应进一步观察有无影响远端肢体供血或静脉回流障碍,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反映,创口愈合后,还要检查局部有无搏动性隆肿与血管杂音,防止出现假性动脉瘤或A- V瘘。对女性及老年患者排尿困难时给予导尿,避免放置便盆时肢体用力诱发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术后的严密观察与护理也是保障手术成功的一步。

2.5.3心电监测

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是介入治疗术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持续心电监护对预防和早期发现一些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尤其是术后以内,须在病房续心电图监测和记录;血压监测及护理:介入术后须每隔测血压次,血压不稳定者每隔监测7次,连续监测至少,如发现低血压须及时协助医生查明原因对症处理;穿刺点的观察和护理:穿刺处敷料加压包扎砂袋压迫术侧肢体直腿平卧对于穿刺处敷料渗血者适当延长砂袋压迫时间;在观察穿刺部位时,要观察穿刺点敷料包扎是否牢固有无松脱、污染、渗血等;观察有无穿刺部位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色泽和温度观察有无血栓形成。

2.5.4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除注意局部穿刺部位出血外,还要观察患者身体其它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如有神志障碍与脑占位体征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血压逐渐下降是内出血的症状,应注意观察,并作相应处理。应多做解释安慰工作,给患者讲一些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注意事项等,帮助其消除焦虑、恐惧,允许家属陪伴,使其有安全感。要加强与患者沟通,疏导其不良情绪,帮助其增强康复信心。对精神过度紧张者适当应用镇静剂。同时对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鼓励其尽早进行康复锻炼有助于身体的快速康复。术后早期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多食蔬菜、水果,低脂饮食,少食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术后如无严重并发症主张尽早行康复锻炼,戒烟酒,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并保持稳定、乐观情绪。要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的家庭支持和自我护理。

3、结果

本组经医生的积极治疗和我们的精心护理,成功率达100%,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4、讨论

可以有效地减轻焦虑机体在遭遇某种紧张事件时不但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还会通过影响内激素的分泌而引起生理变化。在临床上我们发现随手术临近病人的心率会加快,血压会升高。表示介入手术病人术前心理应激程度有一定的时间性,即手术越临近,心理应激越强,病人的焦虑程度会增加。初次介入手术的病人焦虑程度较高,对手术完全是陌生的感觉,因此获得有关信息和知识的愿望比有介入手术史的病人更强烈。我们通过制定一系列护理内容,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个体化讲解及护理指导,能基本上满足病人对手术相关知识的心理需求,从而使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正确认识,并有相应心理准备。由于实验组均较熟练的掌握了系统化心理护理的内容以及松弛技巧,因而可以主动参与心理应激的调节;而对照组接受的一般心理护理虽然在缓解焦虑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其内容距病人的心理需求有差距,因此无法使病人对不可知的手术形成完整、准确、适度的认识,加之缺乏主动参与调节焦虑的方法,所以作用比较有限。术后患者处于强迫体位,由于排便习惯的改变以及卧床,活动过少会出现便秘、尿潴留。术前专业护士要有计划地训练患者在床上大小便,术后做好心理疏导,解除床上排便时紧张心理,同时轻轻按摩膀胱并适当加压,定时为病员提供便器,还要进行饮食指导。通过临床观察后病人心悸多为心因性心悸,原因多为心理或情绪上的紧张、焦虑、不安。术前专业护理评估患者精神状态,详细询问病人有无心悸的病史,为持续性还是偶发性,有无诱因及心悸持续时间。对情绪紧张有心悸史的患者我们在介绍手术过程、主刀医师方面更全面、更详细。这样一来对正常的手术过程有一个初步完整地认识,避免不必要的紧张,病人才能积极配合。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少见且较危险的并发症,其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健康教育,注重患者的主动参与和健康知识获取,使患者对整个手术过程有所了解,提高其主动配合能力,减轻和消除患者的焦虑程度,术中保证有效静脉通路,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注意休息,降低心肌耗氧,加强营养支持。术后根据情况适当缩短卧床时间,减少体位不适及尿潴留等诱因。预防和减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心血管病介入检查与治疗所致的心率减慢、低血压状态是一种发生迅速,易引发严重后果的并发症。该并发症发病机制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各种刺激因素(疼痛、拔管时局部麻醉不佳、术前禁食时间过长、恐惧等)作用于皮层中枢和下丘脑,通过使胆碱能自主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导致内脏及肌肉内小血管强烈反射性扩张,而无器质性改变;第二类为器质性改变,如急性心包填塞、大出血所致的血容量不足。第一大类包括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典型的体征是心率突然减慢,血压急剧下降。

心血管介入手术的成功,除了取决于手术者的操作技巧以及手术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外, 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护士既要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把不利或危险因素消失于萌芽状态。做好心理护理,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金桃玲,赵春风,赵晓新.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09(09)

[2]蒋艳君.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04)

[3]蔡秀华,陈贤娣.心血管介入诊疗术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11)

[4]黄红,陈娟,周秋红.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与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01)

[5]李敏玲,郭俊宇,孙小慧.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20)

[6]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4,51(3):34-35.

[7]马小红,张丽红.基层医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对策[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8):1252-12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