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护理学》

急诊护理工作中的护理心理学应用

发表时间:2012-12-11  浏览次数:95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王玉梅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130021

初喆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吉林长春130021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观念的改变,急诊患者的就诊量呈急剧上升趋势。我院急诊夜诊的就诊人次由5年前的平均60人增加到现在的约150人。而护理人员的总人数并未明显增多。并且随着年资高的急诊护士的退休、调出,我科补充了17位聘任护士。新任人员的经验缺乏及思想不稳定,都给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课题。如何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急诊患者的求医需要,以及在急诊急救护理工作中,如何灵活应用心理护理学,更好的满足患者的急救需求,成为必须和必要的讨论课题。

1护理心理学在急诊护理工作的作用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主要研究护理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护理行为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高护理质量与水平[1]。掌握急诊患者的一般心理,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的同时,也施行心理护理,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需要。急诊工作的社会性和急迫性,使急诊护士越来越认识到,在急救过程中,适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就医心理,是急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现阶段的急诊急救工作中,仍存在组织协调以及护患关系等方面急待解决的问题。只有把护理心理学与急救医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满足急诊患者的求医要求,才能充分调动急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懂得换位思考,从而推动急诊护理工作的发展。

2急诊急救工作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

21急诊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①焦躁、恐惧;②精神抑郁;③脆弱、易激动;④怀疑;⑤孤独和不安全感;⑥适应能力低;⑦固执与否认;⑧侥幸;⑨暗示;⑩敏感。其中,焦躁和恐惧心理最为明显。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发展迅速,病势凶猛,患者及家属对突如其来的状况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感到心理异常紧张,并因疾病的突发打乱了原来的生活秩序而感到烦躁。患者恐惧心理的产生,还可由环境因素和疾病因素引起。一般急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或监护室急救治疗时,心里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抢救室内的各种抢救仪器、器械,强烈的光照,24h不分昼夜的监护,身体各部位的管道连接,以及医护人员紧张严肃的面孔所造成的气氛,都是影响患者心理的重要因素。

22急诊护士的心理特点:①资料表明,急诊科护士出现生理、心理和行为症状的机会明显高于其他专科护士。急诊护士长期工作在急诊第一线,工作繁忙,面对大量危重患者,其中绝大部分患者是处于出血、休克、中毒、昏迷、濒死状态,大量强烈的应激源导致急诊护士长期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状态。②急诊科的每一次抢救都是争分夺秒、快节奏的工作,高度的精力集中和精神紧张,使护士无法在短暂时间内恢复平静和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使护士产生疲乏甚至神经衰弱。紧张、无规律的工作使人体生物钟紊乱,从而影响护士的社交活动及家庭生活,造成情绪低迷和不良心理状态。③急诊护士由于经常面对患者死亡状态和和死亡现象的刺激,反复的悲伤情感体验会引发出悲观厌世思想。④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护士自身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也在增强。工作中渴望来就诊的患者病情轻,家属能够理解护理工作的责任和重任。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对生命垂危的患者易产生厌倦感,影响抢救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3运用心理护理学,更好的做好急诊急救护理工作

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及疾病谱的改变,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当机体受到复杂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时,同样可以致病[2]。医护人员通过医疗和护理为患者减轻疾苦,使之安全与舒适。要保质保量的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一

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急诊护士对患者首先要有同情心,尊重和体贴他们,对患者的需要给予认真对待,尽量给予满足。在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精湛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以增强急诊患者的安全感、责任感和依靠感。急诊护士应研究患者的一般心理活动规律和特殊的心理表现,并依据其心理需要,恰当实施最佳身心护理。一名合格的急诊护士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感和真挚的同情心,技术熟练,有细微的独立性及敏锐观察能力,以及积极而又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还应掌握关注、安慰、疏导以及行为重建等疾病治疗措施。一般急诊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紊乱是暂时性的,随着疾病的康复,不良的应激反应减弱,患者的应对能力恢复平衡。对待这样的急患,护士应近快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其尽快认知环境,并给予患者温暖信任的感觉,鼓励患者平静情绪。由于急症患者不是面临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所以多表现为焦虑、恐惧、紧张不安,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与治疗[3]。急症患者的心理活动复杂而多样。在就诊的急症患者中由于瞬间袭来的天灾人祸或恶性意外等超长的紧张刺激,摧毁了一个人的自我应对机制,出现心理异常,产生恐惧。而一向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等重病,骤然的过分恐惧使他们顷刻失去心理平衡。一些患慢性疾病突然恶化的患者,极易产生濒死感、悲哀、绝望等不良情绪,这无疑可加速病情恶化和死亡。所以,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在对患者施救的同时,一定不能忽略其心理治疗。同时还应注意和与其家属的沟通,家属担心患者病情恶化,悲伤压抑的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的救治配合。劝慰家属放松,先于患者接受现实,适时适当的给予亲人鼓励。也会对急救护理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作用。重视心理护理学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是救治急危重患者的需要,也是促进急诊护理工作的需要。

4参考文献

[1]丁宝坤护理心理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9

[2]陈惠芳心理辅导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73

[3]王爱玲,于双急症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6,7(2):19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