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卒中样表现脑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4-10-10  浏览次数:837次

脑胶质瘤是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发生率在颅内肿瘤中居首位,占45%左右f}l。临床上,脑胶质瘤主要为卒中样表现,也就是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由于脑胶质瘤难根治、易复发、治愈率低,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在其诊断与预后评价中,病理学评价方法需进行有创取得肿瘤组织标本,同时结果仅能反映肿瘤局部情况,难以反映整个肿瘤情况,而对于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的中晚期患者以及发病部位特殊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不能取得临床标本,导致预后判断不佳。动态CT扫描能够有效发现肿瘤的特征,可以从微观水平来揭示肿瘤的相关信息,这些技术可提供一些常规影像学扫描所无法显示的形态学以外的新信息。同时,动态CT扫描也可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汀和评估患者预后,丰富胶质瘤的诊疗手段,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我们探讨了卒中样表现脑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接受动态CT检查并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29例。纳人标准:临床特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甚至伴发意识障碍(卒中样表现);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动态CT扫描图像清晰;随访2年以上;肿瘤代表性原发病灶蜡块保存完好;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29例患者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31一67岁,平均45.33岁;病程1一12年,平均4.35年;星形细胞瘤12例,少突细胞瘤8例,混合型细胞瘤9例;肿瘤位于幕上22例,幕下7例。2.CT检查方法:选择美国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64层螺旋CT,对比剂为欧乃派克350mgI/ml,图像数学处理模式为Standard。首先行常规CT平扫,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然后对病灶实体的中心层面行动态CT扫描,层厚10mm,矩阵256x256,用12号针头行肘静脉穿刺,选用非例离子造影剂欧乃派克,按照1.5一2.0ml/kg体重进行高压注射器注射,注药5s行第1次扫描,每次扫描时间为2s,随后每隔15s对同一层面扫描,共扫描8次,然后在第王4,5min再各扫描一次,总共扫描11次。扫描期间要密切注意患者情况,以免造影剂外漏和过敏反应。3.观察指标:观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指标。我们选择用20一30mm2的感兴趣区(ROI)测量病变区和对侧健康区域的上述参数值,共测量3次。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变量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CT动态参数值对比:脑胶质瘤主要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楚,伴随有实质块影与点状钙化影,有的出现低密度改变(图1,2)。经过观察与测定,肿瘤区的CBF,CBV和PS值明显高于健侧区,而M'I"I'值明显低于健侧区,肿瘤区和健侧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预后:所有患者随访18个月,复发3例,死亡4例,复发率为10.3%,死亡率为13.8%。3.相关性分析:脑胶质瘤复发和死亡与动态CT的CBF,CBV与PS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预后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有CBF,CBV和PS值(P<0.O5)。讨论胶质瘤临床表现复杂,但多伴有卒中表现,其病理变化更为复杂,既可发生坏死与囊变,又可出现出血,导致诊断困难。当前医学影像学已不满足于对病变形态学的研究,已经进一步向反映组织和器官的生理及病理性活动的功能成像领域发展。CT常规扫描是目前诊断本病的常规手段,其可以精确确定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简单判断肿瘤的特性。脑胶质瘤主要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肿瘤边界清楚,伴随有实质块影与点状钙化影,有的出现低密度改变。而动态CT成像不仅能显示形态学的变化,而且能同时反映组织的生理学功能改变,在应用中也比较简单易行。同时,动态CT成像属于定量研究,通过测定局部脑组织的血流参数进行肿瘤性质判定,也可以提供高空间分辨率的形态学图像,以区分感兴趣的解剖结构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本研究中,患者肿瘤区的CBF,CBV和PS值明显高于健侧区,而MTI'值明显低于健侧区,肿瘤区和健侧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5)。很多胶质瘤患者难以彻底手术切除,常可在短期内复发,且复发后其恶性程度有增加趋势,预后较差。本组患者随访18个月,复发3例,死亡4例,复发率为10.3%,死亡率为13.8%。随着CT灌注成像技术的进步,CT从单纯提供形态学信息逐渐发展到可以提供肿瘤的血流动力学信息,能有效反映脑部肿瘤的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从而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而常规的病理学评价方法需取得肿瘤组织标本进行,很难完全获得不能进行手术患者的标本,导致预后指导效果不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的复发和死亡与动态CT的CBF,CBV和PS值呈明显正相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复发和死亡的主要因素有CBF,CBV和PS值(P<0.05。总之,卒中样表现脑胶质瘤采用动态CT检查能够有效反映其病理特征,对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价值,可更好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和提高治愈率。参考文献 [1] 王娜,王伟文,毛庆.  脑梗塞伴脑胶质瘤漏诊1例[J].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3(05)[2] 安冬会,赵荣,史斌.  CT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河北医学. 2013(02)[3] 王如,钱立庭,汪世存,展凤麟,潘博,张红雁,马军.  11C蛋氨酸PET/CT与MRI对脑胶质瘤术前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2(11)[4] 李莉,李宏军.  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18F-FDG PET/CT表现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10)[5] 郑虎林,白正忠,高建忠,霍龙伟,白磊,王国伟.  脑胶质瘤135例微创显微手术观察[J]. 陕西医学杂志. 2012(09)[6] 凌华威,丁蓓,张欢,董海鹏,潘自来,陈克敏.  CT灌注成像对脑膜瘤诊断分型的临床价值[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6(03)[7] 何杰,刘怀军,黄勃源,池琛.  不同测量者和不同大小兴趣区正常脑组织ADC值测量的差异[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5(09)[8] 张菁,漆剑频,陈浪,黄文华.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管通透性的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4(08)[9] 徐庆中.  星形细胞肿瘤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2(01)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