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食管癌放疗中持续胸背痛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2-04-20  浏览次数:485次

  作者:茅卫东,邓立春,刘少平,顾小伟,于波,许锡元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放疗中持续胸背痛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4例食管癌放射治疗中,30例出现持续胸背痛的发生率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统计1、3、5年生存率,分析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30例出现持续胸背痛患者的发生率与性别、病灶部位、X线分型和放疗方法无关,但与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溃疡有关(P均<0.0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30%和16.67%。结论 在食管癌放疗中出现持续胸背痛多数出现于晚期病例,是重度放射性损伤的先兆。若能设法控制其发生和发展,可望提高5年生存率。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胸痛;背痛

  1999年1月~2006年6月,我们治疗了经病理确诊的食管鳞癌364例,其中30例于放疗期间或放疗后出现持续胸背痛,现将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治的364例食管鳞癌中,男258例,女106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87岁,平均66岁;病变部位为颈段5例,胸上段39例,中段241例,下段79例;临床分期为Ⅱ期68例,Ⅲ期212例,Ⅳ期84例。X线分型为髓质型329例,缩窄型12例,蕈伞型23例;其中有溃疡者84例,无溃疡者280例。

  364例食管鳞癌中发生胸背痛30例,其中男25例,女5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1岁,平均62.5岁。病变部位为胸上段6例,中段19例,下段5例;临床按病灶长度分期为Ⅱ期1例,Ⅲ期11例,Ⅳ期18例(胸部CT示病灶与周围器官有粘连者也归入Ⅳ期);X线分型为髓质型29例,缩窄型1例;有溃疡者18例,无溃疡者12例。疼痛性质以胀痛为主,亦有刺痛和烧灼样痛。疼痛发生于放疗期间的有29例,其中出现于放疗第1周的1例,第2周的4例,第3周的6例,第4周的8例,第5周的7例,第6周的3例,出现于放疗后的有1例(出现于放疗后第60天)。

  1.2 放疗方法

  364例初治放疗者,胸上段病灶照射前后马挂卜野Dt40Gy后,改两前斜野加滤板推量至Dt68~70Gy。胸中下段病灶照射前后矩形野Dt40Gy后,改两斜野推量至Dt68~70Gy。或用三野同中心照射。时间剂量分割方法为:30例持续疼痛患者中13例为常规分割(总数为158例),总剂量Dt70Gy,35f,49天。15例为后程超分割(总数为183例),总剂量Dt68Gy,40f,42天。2例为全程逐级增量超分割(总数为23例),总剂量Dt68Gy,50f,35天。

  1.3 持续胸背痛的治疗

  30例持续疼痛患者均反复多次住院,应用抗生素和激素及利尿药治疗,其疼痛程度按分级标准均为3级,按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最后均应用了吗啡止痛。

  2 结果

  2.1 疼痛发生与临床资料的关系

  性别比较:男性疼痛发生率为9.69%(25/258),女性为4.72%(5/106),差异无显著性(χ2=2.46,P>0.05)。病灶部位比较:胸上段疼痛发生率为15.38%(6/39),中段为7.88%(19/241),下段为6.33%(5/79),差异无显著性(χ2=3.50,P>0.05)。临床分期比较:Ⅱ期疼痛发生率为1.47%(1/68),Ⅲ期为5.19%(11/212),IV期为21.43%(18/84),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26.05,P<0.01)。病变X线分型比较:髓质型疼痛发生率为8.53%(29/340),缩窄型为8.33%(1/12),差异无显著性(χ2=2.21,P>0.05)。有无溃疡比较:有溃疡者疼痛发生率为21.43%(18/84),无溃疡者为1.25%(12/280),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35.94,P<0.01)。显然疼痛发生率与性别、病灶部位和病变X线分型无关,但与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溃疡有关。

  2.2 30例持续疼痛患者的转归

  30例持续疼痛患者发生病情变化的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2个月,中位时间为11.5个月。发生变化的主要病情为:局部复发(均有病理诊断)11例,占36.37%,纵膈淋巴结转移(胸部CT确诊为照射野外转移)4例,占13.33%,气管食管瘘(病理证实局部无肿瘤复发)6例,占20.00%,远处转移9例,占30.00%,其中食管狭窄和肝转移各3例,占10.00%,肺转移、骨转移和胸水各1例,占3.33%。

  2.3 疼痛发生与放疗方法无明显关系

  发生于常规分割放疗的13例,占8.23%(13/158),后程超分割放疗的15例,占8.20%(15/183),全程逐级增量超分割放疗的2例,占8.70%(2/23),疼痛发生率与放疗方法无明显关系(χ2=3.23,P>0.05)。

  2.4 30例持续疼痛患者的生存时间

  生存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4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3.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67%、30%和16.67%,无4年生存。

  2.5 30例持续疼痛患者的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以局部复发最多,有11例(36.67%);远处转移其次,有10例(33.33%),其中局部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1例发展为肺转移,1例导致食管狭窄致全身衰竭,1例为肺气肿继发感染,1例因脑出血而死亡);并发症8例,占26.67%(气管食管瘘6例,食管狭窄和继发感染各1例);其他疾病死亡1例,占3.33%。

  3 讨论

  食管癌目前仍然是我国高发癌症之一,手术和放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而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和未控,文献报道[1]常规模拟定位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未控率高达60%~80%,其1、3、5年生存率仅为47.5%~62%、19%~22%和14.3%。根据放射生物学的特点,改用后程超分割的方法照射后,1、3、5年生存率分别提高到72.5%、35.6%、31.1%[2]。有学者[3]对食管癌进行了两组治疗方法的随机研究,得出常规分割放疗组和后程超分割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7%、29.35%、8.41%和78.91%、63.96%、30.98%。而单纯放疗组与放疗同时化疗组其1、3、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4]。本组放疗后出现持续胸背痛30例患者的1、3年生存率仅为66.67%和16.67%,无4年生存,远期疗效较差。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统计的放射治疗食管癌,有持续胸背痛者的5年生存率亦明显低于无持续胸背痛者[5]。

  发生持续胸背痛者的机率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灶在食管上的部位、X线分型和放疗方法无关,但与病期和放疗前病灶有无溃疡有关。本组Ⅲ、Ⅳ期病例和有溃疡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例和无溃疡者(P均<0.01)。

  发生持续胸背痛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肿瘤因素,Ⅲ、Ⅳ期食管癌的病变有明显的外侵,特别是合并溃疡者。定位持续胸背痛为食管外侵的重要征兆之一。而食管癌一旦外侵,放疗效果明显下降,即使高剂量照射也难以控制,治疗往往只能达到姑息作用[5]。本组局部未控和复发者占36.67%。外侵后易致淋巴道和血源性转移,本组放疗后出现转移者10例,占33.33%。二是非肿瘤因素,主要是放射性损伤。一般在放疗3~4周后,可因放射性食管炎而出现吞咽和进食疼痛和胸骨后隐痛。发生持续胸骨后剧痛,往往为食管穿孔征兆[5]。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部的放射性炎症可转化为纤维化,导致局部狭窄。本组发生穿孔和狭窄者有9例,占30.00%(其中3例病理证实局部有肿瘤复发,归入未控和复发统计)。这种穿孔周围,胸部CT上往往可以看到纵隔内有纤维化改变,这也可能引起神经损伤而导致持续胸背痛。有些患者在采用前后野和左右斜野照射时,可能引起一侧的脊神经根炎,乃至脊神经根部的放射性纤维化,从而导致脊神经根的损伤引起持续胸背痛。治疗持续胸背痛的方法主要是治疗放射性损伤,同时应用三阶梯止痛治疗,止痛药到最后几乎都应用了吗啡。患者都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的长期使用又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导致肿瘤的复发。在两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下,使生存率明显降低。

  总上所述,在食管癌放疗中出现持续胸背痛是出现重度放射性损伤的先兆,且提示局部未控和复发的机率较高,远期疗效较差。若能设法控制其发生和发展,将增加长期生存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史鸿云,祝淑淑,翟福山,等.食管癌病理特点对放疗靶区的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4):280-284.

  [2]赵快乐,汪洋,施学辉,等.食管癌后程超分割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10(1):14-16.

  [3]周希发,许锡元,顾科,等.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的临床研究[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7(2):119.

  [4]王建华,许锡元,汤华,等.放射治疗同时化疗食管鳞癌103例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0,9(1):42.

  [5]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2版.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681-68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