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干预对肿瘤热化疗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4-24 浏览次数:460次
作者:伍美娟,倪秉强,粟梅红,张慧玲,花园春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 目的 了解临床干预对肿瘤热化疗病人睡眠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热化疗后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热化疗期间56例肿瘤患者在临床干预前后进行自身对照,行2次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 多数肿瘤热化疗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78%,PSQI 12.52±7.96),临床干预后病人睡眠质量得到改善(PSQI 10.90±6.51),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1.75±1.76)、睡眠潜伏期(1.76±1.34)、习惯性睡眠效率(0.82±0.68),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数病人需要必要的镇静药物。结论 围绕生物节律进行综合临床干预及必要的镇静药物有利于提高病人睡眠质量。
【关键词】 肿瘤;化学疗法,辅助;睡眠质量;临床干预
随着对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减轻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睡眠障碍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热化疗是晚期肿瘤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为了较客观的研究热化疗对癌症患者睡眠状况影响,我们对56例热化疗癌症患者进行了睡眠状况评定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本院2005年8月15日~2006年6月4日肿瘤住院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54.6±11.47岁。46例为病理诊断,10例为MRI诊断及其特异性标志物而确诊。胸部肿瘤25例,腹部肿瘤22例,盆腔肿瘤9例。因6例患者未能完成治疗(3例死亡、2例意识障碍、1例失访)最终实际进入统计分析的病例是50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55.5±11.57岁;胸部肿瘤23例,腹部肿瘤20例,盆腔肿瘤7例。
1.2 调查工具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1,3] 由Buysee等于1989年编制,该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再测信度;构成效度和实证效度亦较好,经验证适合用于我国临床睡眠质量评价研究。量表由18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评分,参与评价的18个自评条目分为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分计分,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标准总分>7分为阳性划界分,提示有睡眠质量问题。
1.3 调查方法 应用PSQI对热化疗期间肿瘤病人进行2次调查,前后间隔30~40天。由调查者向患者讲明评定方法和每条含义,之后让患者在量表上勾出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准确答案,要求一次评定在20min内完成,答案经检查符合要求后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录入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分析。
2 临床综合干预
2.1 症状控制 症状是病人求诊的原因,是诊断癌症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衡量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减轻或消除病人的自觉症状,就等于消除了病人的痛苦。通过检查发现肿瘤缩小、消失或被切除,病人会对治疗产生信心和希望。患者情绪高涨、精神比较愉快,生活质量自然就会提高。有许多研究发现[4],最大限度的症状控制在改善生活质量中是第一位的。所以针对相关因素制定措施。如指导患者控制疼痛,使癌症患者无痛或减轻疼痛;对由于服用利尿剂、抗高血压药等引起的睡眠障碍,可调整药量及服药时间,尽量避免联合用药、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时间与睡眠节律的重叠。
2.2 应对策略与应对技术 应对方式和应对策略与肿瘤:恶性肿瘤病人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方式对肿瘤的发展和预后有直接相关。Morris等研究表明[6]:采用失助/绝望或平淡接受应对方式的病人其存活时间比那些采用抗争精神或积极应对方式的病人要短;Dunkel Schetter研究显示[7]:使用寻求社会支持、对积极方面的关注、注意分散应对方式的病人情绪问题较少。
2.3 心理疗法 对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等引起的睡眠障碍,采用心理疗法,必要的药物治疗如百忧解、瑞波西丁等以缓解情绪过度的紧张,也可用放松疗法。
2.4 健康教育 鼓励患者建立有规律的休息方式。
2.5 正确使用镇静催眠药物 服用睡眠药物的患者,应观察患者是否有睡意、中途有无觉醒、次晨觉醒有无困倦等情况。如入睡困难者,应选择作用较快,作用时间较短的催眠药物或弱安定药;早睡、睡眠过程浅的患者,则应选择作用持续时间较长的药物。
3 结果
3.1 肿瘤患者睡眠状况 干预前有78.00%的患者有睡眠质量问题,干预后比例下降(56.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肿瘤热化疗患者PSQI总体得分干预前后比较情况(略)
χ2=5.47,P<0.05
3.2 护理干预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临床干预后肿瘤热化疗患者习惯性睡眠效率、使用药物、白天睡眠功能紊乱3个因子评分及总分与国内常模[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从各因子评分看出:干预后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习惯性睡眠效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见表2。
表2 肿瘤热化疗患者干预前后PSQI各因子及总体得分情况(略)
与临床干预前比较,a:t=1.08,b:t=0.89,c:t=0.93,m:t=0.95,o:t=0.89,p:t=0.46,q:t=0.85,P均>0.05,d:t=3.14,P<0.01;与国内常模比较,e:t′=0.55,f:t′=1.77,i:t′=0.21,g:t′=0.17,P均>0.05;k:t′=2.69,j:t′=3.14,P均<0.01;h:t′=2.15,l:t′=2.08,P均<0.05
4 讨论
有规律的、充足和健康的睡眠能促进心理功能;相反,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稳可导致注意力下降,情绪消沉,免疫力降低和其它心理障碍[5]。睡眠障碍是癌症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睡眠质量的好坏对确保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癌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差于一般人群,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8%的肿瘤患者有睡眠障碍(39/50的患者 PSQI总分>7)。
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使用药物、白天睡眠功能紊乱等因子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分析其相关因素主要为:①疼痛:疼痛是大多数中晚期癌症患者的共有症状。因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常为夜间较重,使患者备受折磨,影响睡眠。②与治疗有关的因素:化疗药物本身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乏力、脱发及患者对化疗过程的情绪反应等,均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③社会—心理因素:癌症患者是易发生心理障碍的脆弱人群。癌症是一种应激源,一个人一旦被确诊为癌症,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反应,但如果反应过于消极或时间过长,易产生抑郁症状,甚至抑郁症。社会因素虽不能改变患者躯体症状,但能明显改变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产生孤独感、抑郁症状,很大程度影响癌症患者睡眠,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④经济因素:癌症是一种病程较长,治疗手段复杂,治疗费用昂贵的疾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一般比较重,经济状况的变化必然导致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忧虑不安,从而影响睡眠。⑤环境因素:因住院环境陌生、邻床患者的干扰、医院的常规活动、治疗护理操作的干扰等妨碍睡眠,这些因素对睡眠—觉醒周期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使患者睡眠后易醒及醒后难以入睡。
失眠是由癌症本身或者其治疗所产生的症状所引起的,那么控制或者减轻症状就是解决失眠的关键。治疗失眠应当结合药物和非药物,并针对患者进行个体治疗。重视加强睡眠的健康教育,教会患者及时发现自身的睡眠问题,提供干预对策及技术,并及时反馈给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措施,以保证睡眠质量,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从本组资料结果显示,患者经临床干预睡眠质量有所改善,总体得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因此,临床干预是可以改善肿瘤热化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最大限度地控制症状在改善睡眠质量中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Buysse DJ,Reynolds CF,Monk TH,et al.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Practice and Research [J].Psychiatric Research,1989,28(2):193.
[2] 王刚,张景行,徐元勇,等.一般人群睡眠质量的现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6):430-432.
[3] 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5):103.
[4] Slevin ML.Quality of life:philosophical question or clinical reality? [J].BMJ,1992,305(6851):466-469.
[5] 李建明.睡眠与睡眠障碍、医学心理学概论[M].石家庄:河北省出版局,1998:76-78.
[6] Morris T,Greer S,White P.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adjustment to mastectomy: a two-year follow-up study [J].Cancer,1977,40(5):2381-2387.
[7] Dunkel Schetter C,Feinstein LG,Taylor SE.Patterns coping with cancer [J].Health Psychology,1992,11(2):7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