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病人经锁骨下静脉导管药盒植入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2-03-02 浏览次数:1088次
作者:廖旺军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 广东 广州
【摘要】 探讨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的具体方法,提高成功率;探讨系统出现堵塞时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办法。方法:为83例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观察术后使用情况。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5例使用过程中出现堵塞,处理后复通,并正常使用;2例使用1年后药盒损坏,局部渗液,手术取出。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是建立长期静脉通道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管药盒
Peripheral Infusion Ports for Subclavian Vein Acces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cies
LIAO Wang-jun, CUI Fei, SHI Min , et al
(Nanfang Hospital,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51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chievement ratio and safety of peripheral infusion ports for subclavian vein access. Methods: A technique for subclavian vein access by peripheral placement of a subcutaneous infusion port was evaluated in 83 patients undergoing treatment for malignancies. Results: No complication related with insertion of peripheral infusion ports for subclavian vein access was observed, five catheters required disposal because of obstruction, two catheters required removal because of damage of infusion ports.Conclusion: Insertion of peripheral infusion ports for subclavian vein acces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way for patients requiring frequent or prolonged intravenous access.
Key words: Subclavian vein; Peripheral infusion port
多数恶性肿瘤患者需长期静脉输液治疗,长期反复外周静脉穿刺输液,使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发生外周静脉炎并导致穿刺困难,而长期留置深静脉插管又易导致细菌感染,锁骨下静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以位于皮下的药盒代替外周静脉穿刺点,既可保证输液安全,又可避免细菌感染,是理想的长期静脉输液途径。我科从2001年6月以来对83例肿瘤患者通过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药盒系统,取得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01年6月以来收治的83例肿瘤患者,男性61例,女性22例;年龄32~76岁,中位年龄45岁;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无出血倾向。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ESAOTE Megas GP超声诊断仪,小器官探头,B/BRAUN Celsite implantofix 导管药盒系统及配件,小手术包。
2.2 手术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头转向对侧,垫高臀部,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右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2.0cm作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以带塑料外套管的穿刺针进行穿刺,针尖指向锁骨内侧端,与胸骨纵轴约成40°角,与胸壁平面成15°角,以恰能穿过锁骨与第1肋骨间隙为准,紧贴锁骨背面刺入,插入4~7cm后,抽动注射器活塞,使注射器内呈负压状态并缓慢退针,当有暗红色静脉血流入注射器时,停止退针,拔出金属空心针芯,通过塑料外套管送入导管,进皮长度为15cm,若通过导管可抽出暗红色静脉血,则表示置管成功,立即向导管内注入肝素盐水封管,以防血凝块堵塞导管,剥开并抽出塑料外套管,超声检查同侧颈内静脉,若无导管声像图则表时导管位置正常。沿穿刺点并平行于锁骨,在皮肤上切2cm切口(注意勿损伤导管),向切口外下方向钝性分离皮下组织以形成可容纳药盒的囊腔,在距导管头端15cm处剪去导管多余部分并与药盒连接好,确认药盒与导管连接牢固,将药盒置入皮下的囊腔,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皮肤缝合完毕后,在药盒中心位置,用药盒专用无损伤穿刺针透过皮肤垂直刺入,直达药盒底部,用10 ml肝素生理盐水试注,推注顺畅则结束手术。
3 结 果
83例患者均成功植入锁骨下静脉导管药盒系统,使用时间为93~1457d,中位使用时间为297d;X线检查显示4例导管位置位于颈内静脉(此项工作开展初期,置管后未做颈部超声检查),其余79例导管位置正常;使用过程中,5例出现堵塞,嘱患者活动上肢或轻轻推动皮下药盒后,有4例复通,1例通过上述方法无法复通者,X线显示导管位于颈内静脉并下坠、弯曲,观察1月后自然复通,并可正常使用;2例使用1年后药盒中心部位损坏,局部渗液,手术取出。所有病例手术过程中未出现气胸、血胸、感染等并发症,使用过程中未出现导管脱落。
4 讨 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许多药物需长期通过静脉输注,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是一种理想的输液途径,虽然植入方法很多[1],但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是最常用的;相对于外置式深静脉导管,锁骨下静脉导管药盒系统更安全、方便,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留置时间长,使用得当者留置时间甚至可达10年[2,3];此项技术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但国内并不普及,除费用较高外,主要原因是医患双方对这一方法的安全性、便利性及可靠性认识不足,操作者对手术技巧未能完全掌握影响了植入手术的成功率。
我们通过83例患者的锁骨下导管药盒系统植入,在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导管药盒系统维护、堵塞的防范与处理等方面,总结了如下几条经验:①穿刺时,将患者臀部垫高,使锁骨下静脉充盈,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有条件时可在术前通过超声了解锁骨下静脉的走向,或在术中进行穿刺引导。②在分离皮下囊腔时应向外下方向分离,使得导管与药盒连接后,导管不弯折,避免导管药盒系统堵塞。③缝合皮肤前一定要检查导管是否与药盒连接牢固,以免导管脱落滑入血管,引起严重并发症。④导管置入锁骨下静脉后,要对颈部血管进行超声检查,若发现导管插入颈内静脉,应重新置管,否则可能导致导管药盒系统堵塞,本组1例堵塞后通过1个月的观察自行复通的即属此种情况;我们在此项工作开展初期,对这一现象认识不足,置管后未进行超声检查,后期检查发现有4例患者,导管位于颈部,这种现象在通过锁骨下途径插管时较易出现,尤其是穿刺点偏内时,发生率更高;由于导管很柔软,在重力的作用下可发生下坠及弯折,导致系统堵塞,只要导管内未形成血栓,一段时间后弯折现象有可能自行消除。⑤每次使用后因立即用肝素盐水封管,长期不用时也因每月用肝素盐水封管1次,只要维护方法正确,导管药盒系统很少因血凝块而发生堵塞,本组83例,最长使用时间为1457d,均未发生导管内血栓引起系统堵塞。⑥使用过程中若发生液体输注不畅,最常见的原因是导管与药盒连接部位附近导管发生弯折,此时可通过活动上肢,或适当推动药盒,消除导管的弯折。本组有4例患者使用过程出现导管药盒系统堵塞,通过活动上肢或轻轻推动皮下药盒后复通的,即属此类情况。⑦长期不用肝素盐水封管或从药盒系统抽血后未及时封管的,导管药盒系统内有可能形成血栓并造成堵塞,此时不应强行加压推注肝素盐水,避免导管内血栓脱落引起并发症。⑧导管药盒系统使用时,应采用专用的无损伤穿刺针对药盒进行穿刺,除非对输液速度有特殊要求,否则应尽量选用细针,以减轻对药盒的损伤,本组2例使用1年后,发生药盒损坏,与穿刺针选择不当有关。
我们的工作表明,只要操作得当、护理方法正确,以锁骨下静脉导管药盒植入方法建立长期输液通道,是安全、有效、可靠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明远,夏良平,陈直华,等.植入式静脉输液管不同植入术式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28):145-147.
[2]李彩霞,王庆良.植入式导管药盒系统在肿瘤临床中的应用[J].齐鲁肿瘤杂志,1998,5(1):66.
[3]Gleeson NC, Fiorica JV, Mark JE, et al. Externalized groshong catheters and Hickman Ports for central venous access in Gynecologic oncology patients[J]. Am Surgery, 2004,188(6):7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