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0 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05  浏览次数:423次

  作者:陈龙凤  作者单位:太原市中心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9

  【关键词】 肠癌

  将2003年1月-2007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十二指肠癌20 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 例中男10 例,女10 例,年龄46~82 岁。其中60 岁以上者17 例,占85%。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短者2周,最长者2 年。临床表现:以腹上区胀痛不适、烧心、反酸、纳差就诊15 例,伴有出血(呕血或/和黑便者)12 例,不全肠梗阻3 例,黄疸1 例,腹上区包块2 例,无明显临床症状呈进行性消瘦及贫血3 例。

  1.2 内镜下表现

  20 例中18 例1次或/和多次做过胃镜检查,经胃镜及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者15 例,确诊率83.33%,其中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的恶性肿瘤1 例,降部11 例,水平部1 例,球部与降部交界处2 例,球部与球降交界处病变以大弯侧为著,降部以乳头区为著。内镜下分型:溃疡型4 例,多呈不规则溃疡,被覆污苔及坏死组织,周边黏膜粗糙不平,质脆易出血,其中2 例溃疡几乎占满整个肠腔;隆起型8 例,可见黏膜隆起向腔内生长,基底部宽呈息肉样或蕈伞隆起,表面黏膜粗糙不平、糜烂出血,其肿瘤大小不一,有3 例导致肠腔狭窄,内镜难以通过;混合型2 例,溃疡型与隆起型共存;粗糙型1 例,黏膜表面粗糙不平。余3 例胃镜及镜下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术后病理诊断十二指肠腺癌。

  1.3 胃肠造影检查

  本组15 例胃肠造影检查10 例证实,确诊率66.67%,发现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7 例,十二指肠球部与球降交界处狭窄梗阻2 例,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水平部肿瘤1 例。余5 例中考虑为十二指肠溃疡3 例,慢性胃炎2 例。

  1.4 其他检查

  20 例均行B超及CT检查,B超提示肝转移癌3 例,壶腹周围癌1 例,胃及十二指肠腔内占位性病变2 例,确诊率30%,余诊断为胆结石、胆囊炎、肝囊肿等;CT提示十二指肠腔内占位性病变6 例,肝转移癌4 例,壶腹周围癌2 例,确诊率60%。

  1.5 病理

  20 例中19 例为腺癌,1 例为平滑肌肉瘤。

  2 讨 论

  2.1 发病率低且症状不典型

  原发性十二指肠癌是消化道罕见的恶性肿瘤,不仅发病率低,且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腹上区胀痛不适,烧心,反酸,纳差,出血,临床医生常归结于其他常见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胆结石等疾病,满足于用药物治疗暂时缓解症状,没有进一步探究导致该症状的疾病和原因,忽略了本病的存在,错过了早期诊断,出现梗阻、腹部包块、黄疸时己属晚期表现。

  2.2 老年患者较多

  老年患者生理功能渐衰,反应性差,症状轻微且不典型,发展缓慢就诊晚;合并症多,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心、脑、肺、肾等脏器功能的损害,当患者某一脏器功能失调时,往往可导致其他器官的功能变化,而后者常可掩盖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原发性十二指肠癌老年患者大多有多年的“胃病”史及较长时间服用有损胃黏膜的药物史,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及局部黏膜的反复刺激,导致该病易发生。

  2.3 辅助检查的局限性

  B超检查无创性,且可多次重复,但由于壶腹部解剖复杂及肠道气体干扰等因素,瘤体较小时检出较难,并受仪器和操作者水平的限制。CT因肠道积气积液及蠕动活跃干扰,并受扫描层面的影响,诊断符合率不高,但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浸润程度及转移情况,从而选择治疗方式;胃镜可以直接观察肿瘤的大小、形态、范围和部位,并可发现早期癌,通过活组织检查作出组织学诊断。缺点:不易抵达十二指肠水平部,肿瘤导致肠腔狭窄时难以通过,黏膜下癌不易发现,镜下活组织检查时由于部位和深度的影响,可出现假阴性;胃肠造影可发现十二指肠壁僵硬,不规则,息肉样充盈缺损,环行狭窄及肿瘤溃疡形成的龛影,对内镜检查不能深入观察者或病变向浆膜层浸润者有较大价值,但对肿瘤的性质不易判断,当瘤体较小、部位隐蔽时易漏渗。王靖等[1]报道B超确诊率33.3%,CT确诊率58.3%,胃镜确诊率90.0%(本组胃肠造影确诊率86.7%),高于本组。

  近年来免疫组织化学表明ras基因在十二指肠癌中出现的较早,随着癌细胞的分解加速,P21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ras基因逐渐失活,P53基因突变、缺失,在十二指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十二指肠癌的浸润、转移与P53基因癌变密切相关,P53蛋白表达阳性(76.4%),是十二指肠癌具有较强浸润性的标志,预后差[2]。十二指肠癌中PCNA标志指数(PCNAL1)为(59.93%±15.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腺瘤及正常小肠组织,PCNAL1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3]。

  Heniford等[4]认为:十二指肠癌患者的首发症状与预后有一定关联,以体重下降和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其平均生存周期低于以慢性消化道出血为首要表现的患者,因此临床医生应提高早期诊断率,遇到下列情况应高度怀疑十二指肠癌:对不典型溃疡症状的患者,伴有胆道和/或十二指肠梗阻者;无胆石和胰头病变的黄疸;老年患者反复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或/和梗阻;正规抗溃疡治疗不能缓解的顽固性腹痛患者。应早期行相关检查,及早诊断,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王靖,高继东,邵永孚.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3,1:30.〖1〗

  [2] 葛春林,何三光,田雨霖,等.小肠癌中P53蛋白表达与临床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6,18(4):279281.〖1〗

  [3] 葛春林,何三光,田雨霖,等.小肠癌中PCNA标志指数与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关系的研究[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1):41.〖1〗

  [4] Heniford B T,lannitti D A,Evans P,et al.Primary nonampullary/periampull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duodenum[J].Am surg,1998,64:1 1641 16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