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癌基因PTE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及其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1-09-20 浏览次数:422次
作者:孙彦青,韩崇伟,张作华,周玉美 作者单位:日照市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摘要】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 例恶性葡萄胎、44 例完全性葡萄胎组织中PTEN、MMP9的表达,并与10 例正常胎盘绒毛的结果对照,分析PTEN、MMP9的表达对葡萄胎恶变的预测价值。结果:PTEN、MMP9在恶变组中的阳性表达为22.2%、66.7%,未恶变组为54.4%、43.2%,正常胎盘绒毛阳性表达为90.0%、20.0%,PTEN、MMP9的表达与葡萄胎恶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指标。
【关键词】 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葡萄胎;免疫组织化学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PTEN and MMP9 and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in hydatidiform mole
SUN Yanqing,HAN Chongwei,ZHANG Zuohua,ZHOU Yumei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izhao City,Rizhao 2768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PTEN and MMP9 in mallgnant in transformation of hydatidiform mole.Methods:The expressions of PTEN and MMP9 was detected by SP method in 10 samples of normal normal chorionic villi and 9 cases malignant transforming hydatidiform mole and 44 cases of nonmalignant transforming hydatidiform mole was detec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xpression was analyzed.Results:The expression of PTEN and MMP9 in 10 samples of normal normal chorionic villi and 9 cases malignant transforming hydatidiform mole and 44 cases of nonmalignant transforming hydatidiform mole was 22.2% and 66.7%,54.4% and 43.2%,and 90.0% and 20.0%.The expression of PTEN and MMP9 in malignant transforming hydatidiform mol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malignant transforming group (P<0.05).Conclusion:PTEN and MMP9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hydatidiform mole.
Key words gene;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hydatidiform mole;immunohistochemistry
完全性葡萄胎虽是良性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但滋养细胞生长活跃及侵袭能力强,能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具有很强破坏能力,早期即可血行转移,所以寻找预测葡萄胎恶变的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而抑癌基因PTE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在细胞生长、凋亡、黏附、迁移、浸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能降解基底膜的主要成分胶原而促进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本研究拟通过检测葡萄胎中抑癌基因PTE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探讨PTEN和MMP9在葡萄胎恶变预测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2年9月—2009年9月资料完整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53 例完全性葡萄胎患者的病变标本,其中9 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发生恶变,为恶变观察组;44 例未发生恶变,为非恶变观察组,以10 例正常胎盘绒毛作对照。观察组所有患者年龄分别为17~43 岁,其中恶变葡萄胎组年龄17~43 岁,妊娠4~19周;未恶变葡萄胎组年龄20~40 岁,妊娠4~21周。对照组年龄20~45 岁,妊娠4~20周。所有标本均经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3~4 μm切片,HE染色。
1.2 免疫组织化学及结果判定
采用SP法,所有标本蜡块均进行PTEN和MMP9染色,DAB显色,苏木精复染。阳性染色为细胞膜或细胞质出现棕黄色为阳性,以已购阳性切片作阳性对照,以PBS取代一抗作阴性对照。结果判定用半定量法,每例均观察5个高倍视野(×400),阳性细胞5%以下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阳性强度浅黄色为1分,棕黄色2分,棕褐色3分。两者分数相乘<3分为阴性,3分及以上为阳性。
1.3 随访
采用检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仪器为Elecsys 2010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应用罗氏原装试剂,正常范围为1~10 IU/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χ2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 结果
恶变组中PTEN、MMP9阳性分别为2 例、6 例,阳性表达率为22.2%、66.7%;未恶变组阳性分别为24 例、19 例,阳性表达率为54.5%、43.2%;正常胎盘绒毛对照组阳性分别为9 例、2 例,阳性表达率为90.0%、20.0%,组间比较,PTEN、MMP9的表达与葡萄胎恶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葡萄胎患者血HCG水平,观察组53 例刮宫前后均进行了血HCG水平测定,所有病例随访血HCG水平,44 例患者6周内血HCG降至正常范围;4 例9周后血HCG>100 IU/L,持续阳性5 例血HCG降而复升的患者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
3 讨论
葡萄胎是来源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疾病,属良性病变,大多数可以经清宫治愈,但是它具有生长活跃及潜在恶变的特点,能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葡萄胎病理特征为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滋养细胞类似于肿瘤细胞,有增殖、分化、侵袭能力,其侵袭能力均需黏附细胞外基质(ECM),降解ECM,穿越ECM间隙而完成侵袭过程。但滋养层细胞又不同于肿瘤细胞,其侵袭行为受严格的时空调控,早孕期侵袭能力强,晚孕期则降低甚至消失;滋养细胞侵入仅限于蜕膜和近1/3子宫肌层。滋养细胞在细胞侵袭、胎盘形成、肿瘤转移等过程中必须进行降解细胞外基质和组织重建,系统(MMPs)是调节ECM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一大酶系,ECM是滋养层细胞侵袭的限速步骤,在滋养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PTEN基因作为抑癌基因,具有肌醇磷酸酶活性,通过负性调节肌醇第二信使磷脂酰肌醇三磷酸,促使细胞凋亡,或抑制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和繁殖[2]。本研究发现,PTEN在正常绒毛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葡萄胎非恶变组及恶变组(P<0.05),提示PTEN表达降低或缺失可能是葡萄胎发生因素之一,对恶变有促进因素。
MMPs是一组由多种结构中含有Zn2+和Ca2+的蛋白水解酶家族,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屏障,调节黏附、酶解某些蛋白,使其显示潜在活性,激活其他MMPs参与肿瘤侵袭和转移。MMP几乎可降解细胞外基质中除多糖以外的所有成分,是调节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的最重要的酶系。在植入过程中,MMP基因活化,滋养层细胞分泌和表达MMP1,MMP2,MMP9,而纯化的多克隆抗MMP9抗体可以阻断滋养层细胞对基质的浸润,表明MMP9在滋养层细胞植入中起重要作用。滋养层细胞在胎盘形成时期表达及分泌较多的MMP,其中MMP9分泌最多,是侵入过程的限速酶。本组中MMP9在恶变组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恶变组葡萄胎,提示MMP9可能是一种预测葡萄胎的恶变指标。临床可用血HCG来随诊葡萄胎,一般认为葡萄胎排出2~3个月,血HCG仍未降至正常范围,或持续不下降甚至上升者,表示葡萄胎有恶变可能[2]。本组4 例9周后测血HCG>100 IU/L,持续阳性及5 例降而复升的患者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
PTEN和MMP9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TEN、MMP9及血HCG有助于判断葡萄胎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可以指导临床治疗。由于该恶性肿瘤破坏能力强,很早即可通过血行全身转移,所以早期预防葡萄胎的恶变是葡萄胎处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预防性化疗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由于化疗药物均为选择性不强的细胞毒药物,都有一定毒性,目前普遍认为不应将预防性化疗作为常规应用于所有葡萄胎患者,而只对有恶变倾向的葡萄胎患者给予预防性化疗。
【参考文献】
[1]Tammura M,Gu J,Takino T,et al.Tumor suppressor PTEN inhibition of cell invantial,migration and growth:differential involvement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 p130 cases[J].Cancer Res,1999,52(2):442449.
[2]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