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人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11-07-19 浏览次数:411次
作者:史小利,孙相红,孙艳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肿瘤,血栓形成,护理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在需要反复进行化疗的肿瘤病人中广泛应用,安全、可靠,且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但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可能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安全。现将我科近几年来应对置管后血栓形成的策略回顾总结如下,为临床工作中预防和处理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提供借鉴。
1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血栓形成
1.1严格筛查需要置管的病人
乳癌根治术后患侧、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预定插管部位有放射治疗史、有静脉血栓形成史、相关静脉手术与外伤史及对导管材料有过敏史等病人禁行PICC。白细胞<2.0×109/L,血小板>300×109/L,空腹血糖>10 mmol/L,血D二聚体>1 mg/L的病人, 应尽量避免行PICC。
1.2尽量减少PICC对血管内膜的损伤
应选择贵要静脉置管,尤其应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其次选择正中静脉,第三选择是头静脉,最后再选择一些侧支的血管。根据病人血管条件及治疗需要,尽量选择比较细的导管。掌握过硬的穿刺置管技术,避免反复穿刺。送管过程有阻力时及时查找原因,避免盲目粗暴送管,以免损伤血管内膜。条件允许时可在B超或X线下进行可视性操作,确保一次性置管成功。使用思乐扣妥善固定导管并注意及时更换,避免导管固定不牢,在病人活动时进进出出刺激静脉导致内膜损伤。
1.3选用优质导管,防止血液反流
首选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的三向瓣膜式导管,末端接正压接头,双重设施防止血液反流。若使用前端开口式PICC,末端接可来福CLC 2000TM 型接头,并使用肝素液正压封管。
1.4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置管后穿刺部位避免加压包扎,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有出血倾向者加压包扎24 h。对置管静脉较细者,将10 cm×10 cm大小的康惠尔透明帖覆盖在刺点上方沿置管静脉走向的皮肤上,预防静脉炎发生。输液或休息时适当垫高置管侧肢体,利于血液回流。置管后当日开始,在穿刺点10 cm以上部位放置热毛巾进行湿热敷,每次15~20 min,每天4次,促进血液循环。
1.5保持导管通畅
输液前后均用10 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10 mL进行脉冲式冲管,前端开口式PICC再用105 U/L肝素液2~3 mL封管。输完血制品或黏稠液体后快速滴注生理盐水50 mL,然后再脉冲式冲管,如果24 h持续输入TPN等高黏度等液体,每8 h冲管1次。不在留置导管的肢体测血压,协助病人翻身时防止留置导管侧肢体受压,避免导管压折后形成管腔内回血。一般不从PICC采血,如果需要时,取下正压接头进行采血,然后再进行充分冲管,接上接头后再冲1次。如果输液速度自行减慢或冲管有阻力,禁忌强行冲管,先回抽看有无血凝快,然后用肝素液缓慢试冲。
1.6做好病人健康指导
置管侧肢体适当活动,避免提重、举高、外旋等动作。化疗过程中注意多喝水,适当进行活动,避免因血容量降低、血流缓慢而导致血栓形成。注意观察PICC穿刺侧肢体,如果出现敷贴固定不牢、感染、疼痛、肿胀、皮温高及皮肤颜色变化、感觉异常等情况及时通知处理。输液及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侧肢体。合理饮食,保持情绪稳定,控制血糖、血压于正常范围,保持大便通畅。
2积极抗凝与溶栓,防止血栓脱落
PICC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通常是置入导管的静脉及其分支,血栓形成后影响病人置管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往往导致置管侧肢体出现肿胀、疼痛、皮温增高,有些沿导管走向有明显的静脉炎,有些侧支血栓形成。当怀疑有静脉血栓形成时,立即联系血管外科会诊,常规行血管超声检查,必要时血管造影,及时明确诊断。同时应给病人提供一种安定、舒适的环境,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物品,并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信任与配合。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注意有无呼吸困难、胸闷、咯血、头晕、头痛、肢体活动异常等症状。一旦出现肺栓塞的表现,立即给予紧急救治。出现血栓形成的病人血栓形成侧肢体应抬高并高于心脏水平,但不得按摩患肢,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出现血栓性静脉炎的病人,以如意金黄散和蜂蜜外敷,每天1~2次,也可局部用乙醇或硫酸镁湿敷,每天3~4次。观察记录患肢的中臂围,皮肤的温度、颜色及动脉搏动情况,以利于判断病情。
不管是抗凝治疗还是溶栓治疗均可导致继发性出血,应严密观察病人皮肤黏膜的出血情况及注射部位的青紫和血肿情况等,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经过抗凝或溶栓治疗后检查,确认血栓已经溶解或机化附着血管壁,然后才可以拔除导管,拔管时先回抽血液2 mL,目的是抽出导管内后导管末端可能有的血栓,防止拔管后栓塞。
肿瘤病人应用PICC化疗,不仅避免了因反复穿刺外周静脉的痛苦,也有效预防了输注刺激性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如化学性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等,也为一些外周静脉条件非常差的病人提供了一条简捷、有效的治疗通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肿瘤病人对化疗的耐受性。但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加之化疗药和PICC的影响,肿瘤病人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值得重视。与PICC相关的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在浅静脉和(或)深静脉。根据PICC病人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减少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很有必要的;发现静脉血栓,采取正确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对于预防血栓脱落引起其他器官的栓塞也是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