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回肠造口在直肠癌超低位吻合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5-11 浏览次数:525次
作者:潘英辉 黄樟生 苏峰 钟文亮 陈贵平 作者单位:323400 浙江省松阳县人民医院 310022 浙江省肿瘤医院
【关键词】 直肠癌
随着吻合器的应用,低位直肠癌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保肛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术后吻合口漏仍是最主要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在吻合口距肛缘5cm下吻合口漏发生率在5%~19%,隐性漏可高达60%。有人认为,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中应常规施行回肠造口[1]。故本科自2003年以来,选择部分病例(年迈、基础病多、病程较晚),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吻合口距肛<5cm),同时行保护性回肠造口28例,取得一定的成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2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2岁。Duckes分期:A期3例、B期18例、C期7例。肿块直径平均5.2cm,肿瘤距齿线距离平均4.8cm。全部行低位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保护性回肠造口,对比同期直肠癌切除(Dixon术)未做回肠造口45例。
1.2 手术方式 常规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手术操作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TME)原则,采用强生29~33号合适的吻合器及关闭器(凯途)双吻合,均为一次性吻合成功。术中确保吻合口血供良好,且无张力。在右下腹作长约3~4cm纵形切口逐层进腹,距回盲部15~20cm处末端回肠拖出腹壁外,硬性橡皮管穿过回肠系膜做支撑,在对系膜缘将回肠横形切开1/2周,呈双腔造口,不必将肠管与腱鞘或腹膜缝合,便于造口回纳,6~8周再次手术回纳。
2 结果
保护性回肠造口在超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的应用中本组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平均住院时间为13(9~17)d,再次入院行造口回纳平均住院时间为9(7~14)d。
3 讨论
随着对直肠癌的解剖及临床病理的深入研究和吻合器械的应用,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直肠癌行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已越来越广泛采用。吻合口漏以往在15%~60%之间。由于吻合器使用已有明显下降趋势(约10%)[2]。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发生吻合口漏的主要原因有:(1)术前肠道准备欠缺,特别对于肿瘤较大存在梗阻患者,术后肠腔粪便充盈,导致吻合口张力升高及局部血供障碍。(2)吻合口血供不良,TME对肿瘤根治性的手术要求,游离直肠时系膜切除范围过大,影响直肠远端的血液供应,结扎肠系膜位置过高至左结肠动脉以上,下拉肠管时系膜张力过大,边缘结肠痉挛影响血供,尤其对于糖尿病及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液循环差。(3)超低位前切除后,吻合口距肛门仅3~4cm,由于几乎无直肠残留,肛门反射暂时消失,粪便积聚于肛管直肠无法排出,导致吻合口张力增高。(4)骶前引流管引流不通畅,骶前间隙积聚血块或渗液,导致吻合口长期浸泡引起吻合口感染。(5)低位直肠缺乏脯氨酸,而脯氨酸是创伤愈合过程中的重要成分。由于上述单一或多种因素的并存,因此作者主张应有选择地进行保护性回肠造口。
本组24例手术中,保护性造口未发生1例吻合口漏,对比未行保护性回肠造口组发生率高达13.0%,选做保护性造口者,常存在客观的高危因素,如老年共同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可见保护性回肠造口对于超低位吻合的保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另外实行保护性肠造口患者术后平均进食时间3.5d,明显早于未行保护性肠造口组(平均进食时间9.3d),减少住院时间,毋须为吻合口漏、腹腔积液或积脓等并发症的处理耗费精力及医疗费用。
作者认为实行末端回肠造口手术操作简便,不易发生造口出血、坏死、造口旁疝等,术后回纳亦方便,但造口皮炎发生率稍高,护理较困难。
【参考文献】
1 Karanjia ND, Corder AP, Beam PJ,et al. Leakage from stapled low anastomosis ofter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carcinoma of the rectum. Br J Surg, 1994,81: 1224~1226.
2 Garty NT, Keating J. Campbell J. et al. Prospective audit of an extramucosal. Technique for intestinal anastomosis. Br J surg, 1991, 78: 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