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动态脉压指数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发表时间:2012-05-22  浏览次数:340次

  作者:莫云秋 伍松姣 王强 张以昆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心内科,广西 南宁 53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动态脉压指数(PPI)与老年高血压(E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325例老年EH拟诊冠心病(CHD)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动态血压测定。结果 随着PPI逐渐增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增加(P<001);老年EH患者CHD的发生与年龄、EH病程、血脂异常、糖尿病、PP及PPI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D的发生与其PP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结论 老年EH患者PPI、PP和SBP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PPI是老年EH患者CH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

  【关键词】 动态脉压指数,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病变

  研究显示,脉压(PP)是心脑血管疾病新的危险因子,其预测价值大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1~3〕。但是PP作为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有其局限性,有研究表明脉压指数(PPI)能更好地反映血管硬化〔4〕,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老年EH患者PPI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拟诊CHD的老年EH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探讨动态PPI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3年7月~2005年10月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EH患者325例,男184例,女141例,年龄60~85(691±104)岁。血压测量按WHO的规定用标准水银柱血压计进行,高血压符合1999WHO/ISH的诊断标准,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采用酶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血脂。

  12 动态血压测定 采用美国Meditch公司生产的ABPM-04血压监测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袖带位于左上臂,监测起止时间为8:00时至次日8:00时,测量间隔设为昼间(8:00~20:00)每15 min一次,夜间(20:00~次日8:00)每30 min一次,每次均记录SBP、DBP、PP及心率。有效血压读数标准:SBP70~260 mmHg,DBP40~150 mmHg,心率30~200次/min。若测量值超出上述范围则视为无效测量,监测仪仍可自动重新测压。PPI为24 h平均PP/平均SBP比值。按PPI水平分为4组,A组PPI≤040,67例;B组PPI 041~050,118例;C组PPI 051~060,99例;D组PPI>060,41例。

  13 冠状动脉造影 常规Judkins法行选择性左、右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一支或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50%作为CHD的诊断标准。冠脉病变支数为造影显示冠脉腔径狭窄≥50%的病变累及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脉的支数,累及左主干计2支。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包在计算机上完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间采用χ2检验。 PPI与CHD发生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CHD发生与否以两值变量表示(CHD发生为1,无CHD为0)。相对危险性(OR)和95%可信区间(95%CI)以PPI每增加010来表示。鉴于CHD是一个多因素作用下的疾病,为对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建立2个模型:第1个模型以PPI为单独解释变量,第2个模型包括PPI、PP、年龄、EH病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以同样的方法对PP、SBP、DBP和平均动脉压(MBP)与CHD的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见表1。本组老年EH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CHD212例(652%),非CHD113例(348%)。老年EH患者并发CHD与年龄、病程、血脂异常、糖尿病、PP和PPI相关(P<005),但与患者MBP无相关(P>005)。

  22 PPI分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的比较 见表2。随着PPI的逐渐增大,CHD发病率及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增加(P<005)。

  23 各血压参数与CHD发生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见表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CHD的发生与其PP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PPI每增加01,CHD发生率增加37%,在对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校正后,PPI每增加01,仍显示CHD发生率增加27%。在其他血压参数中,CHD的发生同样与PP和SBP密切相关(P<001),而与DBP和平均血压(MBP)无相关(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略)

  与非CHD组比较:1)P<005,2)P<001

  表2 PPI分组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略)

  与PPI≤040比较:1)P<005,2)P<001

  表3 各种血压参数与CHD发生率相关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PPI为PP与SBP的比值,随着PPI的增加,PP和SBP相应增加,DBP则是呈下降趋势,PPI能更好地反映老年人血压变化的特点〔5〕。本研究通过对老年EH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与动态PPI和其他血压参数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老年EH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PPI的相关性最为显著,提示PPI是EH患者并发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可靠指标。

  PP是SBP和DBP的差值,其大小取决于每搏输出量、心室射血速率和动脉壁的弹性等,因此PP的大小反映动脉硬化的程度。在对血压参数PP、SBP、DBP、MBP的流行病学比较研究表明,PP是预测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的良好指标,此结果进一步证实PP在预测心血管疾病的价值大于SBP和DBP,从而有助于解释以往研究中SBP和DBP与病死率变化不一致的现象〔6〕。通常SBP和DBP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升高,然而,在50~60岁之后DBP不再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甚至反而降低,因此PP比MBP的增加更明显,此变化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影响:(1)随年龄增大的SBP可加强收缩末期的应力,进一步促进心脏肥厚,增加心肌的需氧量;(2)DBP的降低导致冠状动脉灌注减少,易于发生心肌缺血,特别是存在冠状动脉病变时更是如此;(3)PP的增加还可造成血管壁弹性成分易于疲劳、破裂,同时使内壁损伤、斑块破裂而诱发血栓形成,加重冠状动脉的严重程度。然而PP有一定的局限性:PP在同一个体存在可变性,血压在一天内可发生较大的波动,因而也相应的存在着多个不同的PP值;同时,PP在不同的个体存在相对性,PP只是一个相对值,理论上同一个PP可以有无数个SBP和DBP组合,因而很难以同一PP值评价不同个体间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在同一个体,PPI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PP,能更准确的反映血管硬化的程度〔4〕。同时有大量的研究证实,24 h动态血压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密切,能更准确的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危险〔7〕,据此,本组资料采用监测患者动态血压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研究。

  本组资料表明,在排除了CHD的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后,随着PPI的逐渐增大,老年EH患者并发CHD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明显增加。PPI的变化能够较好的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两者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PI增高是EH患者CHD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在老年EH的防治中应重视PPI的改善,减少CHD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锦生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脉压在肾脏损害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1):7489

  2 Franklin SS,Khan SA,Nathan D,et alIs pulse pressure useful in predicting risk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The Framinghan Heart Study〔J〕Circulation,1999;100:35460

  3 吕飒美,雷琳娜,史丽萍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大小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0):12301

  4 杨鹏麟,徐定修,张素勤脉压指数评价血管硬化的可行性探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6):3347

  5 王 静,苑 杰,胡万宁,等3850名老年人脉压指数水平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56

  6 Glynn RJ,Chae CU,Guralnik JM,et alPulse pressure and mortality in older people〔J〕Arch Intern Med,2000;160:276572

  7 刘力松,华 琦脉压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5:165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