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3-17 浏览次数:520次
作者:素美 【关键词】 低分子肝 肿瘤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确诊为恶性肿瘤合并DIC的患者4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10例,肺癌8例,淋巴瘤6例,肝癌6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胃癌3例,卵巢癌2例,胰腺癌2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35~70岁,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及骨穿涂片证实,DIC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
1.2 方法 40例患者在确诊恶性肿瘤合并DIC后开始使用低分子肝素5 000nl/cl皮下注射,并预处理原发病。并发症根据病情采用输血小板、冷沉淀。用药期间动态观察出血和栓塞情况,每天监测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硫酸鱼精蛋白试验(3P)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低分子肝素应用至临床表现消失,DIC实验指标恢复正常3天后停药。
1.3 疗效评定,参照国内DIC疗效标准。
2 结果
治愈24例,显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5天出血现象消失,栓塞好转,治疗中无1例出血加重,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见表1。表1 40例恶性肿瘤合并DIC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
3 讨论
出血是晚期恶性肿瘤最严重的并发症,其重要原因是合并有DIC,机制相当复杂,是造成晚期恶性肿瘤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治疗DLC的根本措施是去除原发病及抗凝治疗、抗纤维治疗,补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等综合治疗。在抗凝治疗中肝素治疗是关键,本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低分子肝素是由普通肝素裂解或分离出的低分子碎片,其抗Xa抗凝血酶活性之比例为4∶1,具有既防止凝血而又不加重出血的良好效果。低分子肝素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比较小,而且血管通透性减低[2],且生物利用度较高,半衰期较长,常规情况下只需要小剂量每日1次皮下给药即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本组有效率为75%,疗效肯定。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较治疗前凝血及纤维指标改善明显,未见明显的出血倾向及其他不良反应,说明低分子肝素治疗恶性肿瘤并发DIC方便安全、经济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张之南.血液病疗效及诊断标准[M].第2版.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319321.
[2] 林善锬. 当代肾脏病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