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脾脏肿瘤2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13 浏览次数:529次
作者:卢冰 薛焕洲 李德宇 张晓 作者单位:450003 郑州 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我院25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除4例失访外,其余21例术后随访15个月~4年。其中良性肿瘤患者随访7例均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14例,生存期<1年5例,生存期1~3年6例,生存期>3年3例。结论 B超、CT等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主要手段,治疗方法首选手术。
【关键词】 脾脏; 肿瘤; 诊断; 治疗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25 cases with primary splenic neoplasms LU Bing,XUE Huanzhou,LI Deyu,et al.Department of Hepatobiliary Surgery,Hen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Zhengzhou 45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splenic neoplasms (PSN).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25 cases with PS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Apart from 4 cases who failed to follow up,21 cases had been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 for 15 months to 4 years.7 cases with benign neoplasm were still alive during the followup.Among the 14 cases with malignant neoplasm in the followup,there were 5 cases whose life span was over one year,6 cases for one to three years,3 cases over three years.Conclusion Bultrasonography and CT are the main methods of diagnosing PSN.Operation is the first method for treatment.
【Key words】 Spleen;Neoplasms;Diagnosis;Treatment
脾脏肿瘤有原发性肿瘤和继发性肿瘤两种,在临床上均较为少见。原发性脾脏肿瘤有良性和恶性肿瘤之分,脾良性肿瘤有血管瘤和纤维瘤等,多为单发;恶性肿瘤有淋巴瘤、纤维肉瘤、血管肉瘤等,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上极易误诊[1]。2005年9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2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21~65岁,平均43.4岁,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其中脾血管肉瘤4例,脾恶性淋巴瘤12例,脾血管瘤2例,脾错构瘤4例,脾淋巴管瘤3例。临床表现:左上腹疼痛不适10例,上腹部肿块8例,无症状7例,体重明显减轻、消瘦8例,贫血9例,合并血小板、白细胞减少6例。影像学检查:本组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显示脾内占位性病变、脾脏增大。行上腹部CT平扫21例,均发现脾内占位性病变及脾大,其中脾内低密度病变13例,行CT增强检查呈不均匀强化。
1.2 治疗 行脾脏部分切除术7例,全脾切除术18例,其中联合胰体尾切除术3例。
2 结果
本组除4例失访外,余21例术后随访15个月~4年,随访率为84%。良性肿瘤患者随访7例,均存活;恶性肿瘤患者随访14例,其中生存期<1年5例,生存期1~3年6例,生存期>3年3例。
3 讨论
原发性脾脏肿瘤以良性肿瘤居多,以脾血管瘤、脾淋巴管瘤为常见。在恶性肿瘤中则以脾恶性淋巴瘤为最多见。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有左上腹疼痛不适、恶心和饱胀等,原发性脾脏良性肿瘤常无特殊症状,而恶性肿瘤常伴消瘦、贫血或脾功能亢进等表现,且其症状常随肿瘤部位、大小而有所不同。同时由于脾位于膈下,有骨骼保护,早期一般不易发现,在临床上极易误诊。患者常因上腹隐痛或上腹部肿块或体检时发现。原发性脾脏肿瘤发生率低的原因可能与脾脏血流丰富、免疫功能健全有关。
对于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影像学检查首选B超。B超检查属于无创检查,简单易行,能够发现早期无症状的患者,对了解病变有一定帮助。CT及MRI检查可作为B超检查的补充,同时也是目前诊断脾脏肿瘤最可靠的影像学技术,它不仅可检查脾脏病变的大小、性质,且能清楚显示病灶范围及与毗邻脏器的关系,且不受肠腔气体干扰。CT影像学特点:脾血管瘤和错构瘤均表现为局限性突起,多强化明显与正常脾实质分界明显;脾淋巴管瘤的特征性表现为脾内多个散在和未增强的低密度区,即间隔强化。脾恶性肿瘤多表现脾体积弥漫性增大、边界不清的不均匀低密度影,轻度强化[2]。血管造影对鉴别脾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有重要价值,但为侵入性有创检查,目前在临床上已较少应用。脾脏肿瘤的确诊最后还是要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治疗首选外科治疗,行脾部分切除或全脾切除术。术前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对于脾脏肿瘤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对于确诊的良性肿瘤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等,采用个体化方案:对于较小病变或位于脾上极、下极病变,可行开腹或辅助腹腔镜行脾部分切除术。对于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应行根治性全脾切除术,同时要注意清扫脾门淋巴结,必要时行胰体尾联合切除。在术中,避免挤压脾以免导致肿瘤细胞的转移。术后定期检测血常规,必要时行抗凝治疗。对于原发性脾脏恶性肿瘤,术后应根据具体情况辅以化疗和(或)放疗等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预后主要与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有关。
原发性脾脏肿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其预后相差极大,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畅,谢汉波,平祖衡,等.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超声诊断.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5):282284.
2 乔英,李健丁,张超,等.脾脏肿瘤的CT表现分析.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5):7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