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肿瘤学》

乳腺疾病病理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4  浏览次数:623次

作者:李建红,申向东,杨苏敏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046000)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乳腺疾病临床病理特征,以便临床及时诊断,合理治疗。方法:对413例乳腺疾病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乳腺纤维腺瘤发病年龄在20岁~30岁,腺病发病年龄在30岁~40岁。腺病多伴行经前乳房疼痛。浆细胞性乳腺炎、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癌都出现乳头溢液,但炎症病史长、肿块弥漫,癌症病程短、肿块生长迅速。此外结果还表明本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在40岁~50岁。结论:乳腺腺病趋向年轻化,乳腺病变更加复杂化,尤其对乳腺恶性肿瘤,其诊断及预后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从而为患者提供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关键词】  乳腺疾病 乳腺癌 肿块 病理诊断

  乳腺疾病是女性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常以肿块出现。本文收集了我室2003年~2006年资料完整的413例手术切除的乳腺标本,进行病理分析,以探讨本地区乳腺疾病的发病及临床病理特点。

    1  材料和方法

    收集2003年~2006年我室413例乳腺或乳腺肿块切除标本。根据陈忠年等标准进行分类[1]。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者76岁。女性患者388例(93.95%),其中良性肿瘤252例(64.95%),恶性肿瘤105例(27.06%),炎症31例(7.99%);男性患者25例(6.05%),其中良性病变22例(88.00%),恶性肿瘤3例(12.00%)。

    413例标本均用10%甲醛固定,常规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2  结果

    2.1  乳腺纤维腺瘤(见表1)

    肉眼肿瘤有完整包膜,为圆形、类圆形结节,一般直径1 cm~3 cm。其中管内型纤维腺瘤93例,管外型纤维腺瘤54例,混合型纤维腺瘤26例。另有4例巨纤维腺瘤,直径7 cm~10 cm,患者年龄为8岁~22岁,镜下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 表1  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发病年龄分组

  2.2  乳腺腺病(见表2)

    肉眼表现弥漫者13例,局限者51例。两者的肿块不规则,与正常乳腺分界不清,无包膜,直径0.8 cm~5 cm不等。镜下表现为小叶增生型者46例,硬化性乳腺病18例。表2  乳腺腺病患者年龄分组

    2.3  乳腺炎症

    浆细胞性乳腺炎15例,肉眼表现为肿块,质硬,直径3 cm~5 cm,其中12例切面见囊状扩张的小管,内含棕褐色液体。镜下导管扩张,上皮增生,管腔内有脱落的上皮组织及含脂质的分泌物,导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慢性乳腺炎7例,结核性乳腺炎9例。结核性乳腺炎其中2例合并纤维腺病,1例合并纤维腺瘤。

    2.4  导管内乳头状瘤

    肿块位于乳晕处,结节状,边界清楚,其中5例患者以局部肿块伴乳头溢液就诊,切面乳晕下扩张的导管内壁见带蒂的乳头状肿物突入腔内,直径0.3 cm~1 cm。其中1例伴上皮中度非典型增生。

    2.5  乳腺良性间叶瘤

    1例为纤维血管瘤,1例为肉芽肿性毛细血管瘤,1例为脂肪瘤。

    2.6  男性乳腺增生(见表3)

    肉眼乳头深部出现扁圆形肿块,直径2 cm~4 cm,镜下乳腺导管增生延长,上皮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 表3  男性乳腺增生患者发病年龄

    2.7  乳腺恶性肿瘤

    2.7.1  乳腺癌(见表4):本组男性患者3例,单纯癌2例年龄分别为72岁、70岁,中分化腺癌1例年龄为65岁。女性患者100例,其中导管内癌7例,患者以乳腺肿块伴乳头溢液而就诊,肿块不规则,切面呈颗粒状,挤压时可见黄白色粉刺样物挤出,又称粉刺癌;镜下导管腔内充满癌细胞。单纯癌64例,肉眼直径2.5 cm~5 cm灰白色肿块质脆;镜下主质与间质成分数量差不多相等。硬癌27例,肉眼见硬癌直径1 cm~2.5 cm,质硬,癌组织边缘呈蟹足状向周围组织浸润;镜下少量癌细胞呈条索状分布于增生的纤维组织中。髓样癌5例,肉眼观肿块较大,位于乳房中央深部,呈球形,分界清楚,直径4 cm~6 cm,质较软,切面灰白色,中心部常伴出血坏死;镜下癌细胞多,间质少。表4  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分组

2.7.2  乳腺肉瘤:3例为叶状囊肉瘤,患者年龄为29岁、42岁、48岁,肿块直径3 cm~5cm,与周围组织界限较清。1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炎性肉芽肿间质恶变而形成纤维肉瘤。

    3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好发于青年妇女的良性肿瘤。本资料中11岁~20岁组33例(18.65%),激素分泌不稳定,易刺激乳腺增生形成纤维瘤。21岁~40岁年龄段114例(64.41%),使原先较小的肿瘤迅速增大。41岁~50岁组27例(15.26%),卵巢分泌激素功能紊乱,故纤维腺瘤也不少见。乳腺腺病是较常见的增生性疾病,又称乳腺增生症,可发生于青春期至绝经期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21岁~40岁者最多,本组发病率也是以21岁~40岁为多占67.19%。它的镜下结构复杂多样,可伴上皮的增生和(或)非典型增生。尤其硬化性腺病早期乳腺小叶内腺管增生且向小叶周边延伸,同时小叶间纤维组织增生向小叶内伸展,使小叶境界消失,形成由大小不等的腺体组成的假浸润现象。易误诊为浸润性癌,在术中冰冻切片诊断时应特别小心。

    乳腺炎症中,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年妇女。患者以乳腺不规则肿块或乳头溢液而就诊,该病属非细菌性炎症,病因可能是由于导管内分泌物潴留对导管上皮的化学刺激所致,当分泌物分解后,溢出并刺激管周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该病病程长,肿块生长缓慢。肉眼肿块早期体积小,无痛,不易发现,当乳腺癌时也可出现上述症状,但其增长迅速常侵犯周围组织,有时出现乳头内陷及乳房的“桔皮样”外观。必须结合临床加以鉴别。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2]。孙宗鲁[3]报道北京女性乳腺癌发病第一高峰组为45岁~49岁,第二高峰组为60岁~64岁。本组资料中41岁~50岁为(31.07%),51岁~60岁为(25.24%),31岁~40岁为(23.30%),60岁以上为(4.86%)发病较低。本组乳腺癌31岁~40岁组较60岁以上组明显为高而与51岁~60岁相近,说明本地区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临床上对乳房有肿块的年轻患者也应予以高度重视,手术时一定要进行术中病理诊断,再决定手术范围。

    研究表明癌与乳腺增生病有一定关系[4]。本组研究进一步发现对绝大多数患有良性乳腺疾病的女性来说,如果病理活检证实为上皮增生性变化,那继发癌变的危险性就不大,只有当出现非典型增生的证据,这种危险性才会有实质性的增加,并关系到双侧乳腺。同时还发现,非典型增生是乳腺癌的第一相关因素。因此乳腺良性病变中上皮增生具有临床意义。尤其遇到广泛病变、复发病变、不典型上皮增生,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乳腺增生病,应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 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590~610.

[2] 曹亚丽,吴晓波,熊翼平,等.乳腺癌组织中CerbB-2、P53和nm 2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11(6):485~487.

[3] 孙宗鲁.乳癌当代诊断.治疗指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

[4] Stephens.sternberg.回允中译.诊断外科病理学.第3版(上卷).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348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