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5-15  浏览次数:449次

  作者:靳翠彬,王静,刘海东,赵静惠,李艳红  作者单位:071000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方法 我院住院并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10 mg,晚1次,治疗组为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晚1次,测定患者治疗前、后1个月血浆LPA。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LPA转为正常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LPA值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 水平(P<0.01)。结论 LPA的测定可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联合常规治疗应用更有效降低LPA水平,从而减少血栓病的发生率。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溶血磷脂酸,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中间阶段,其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斑块破溃、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等因素有关[1]。若不及时处理可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必要。溶血磷脂酸(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类信使,血中的LPA主要来源于血栓形成过程中激活的血小板,在低密度脂蛋白(LDL)温和氧化成为氧化LDL的过程中也可以产生LPA。有作者认为LPA可以作为体内凝血和血栓形成启动的分子标记物,尤其是在缺血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2]。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浆LPA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干预的有效途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5月至2008年8月在我院住院并临床诊断(依据内科学第七版)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90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26例;年龄50~87岁,平均年龄(69±13)岁。纳入本研究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5例,2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1)活动性肝病;(2)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3)对阿托伐他汀过敏;(4)LDL<70 mg/dl。

  1.2 药物干预方法

  对照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商品名:阿乐,北京红惠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晚;治疗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1次/晚,药物干预1个月后复查血浆LPA。

  1.3 LPA测定方法

  2组住院第2天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采血前受检者禁食富含脂肪的食物和禁止饮酒,测定血浆LPA水平。LPA测定采用比色法,试剂盒购自北京泰福仕科技开发公司(LPA正常值0~2.9 μmol/L)。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LPA转归比较

  治疗组LPA转为正常41例,转归率为91.11%,对照组转归29例,转归率为64.44%,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2组LPA水平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LP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LPA水平(P<0.01)。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LPA水平比较(略)

  2.3 治疗前后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有1例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数天后症状自动消失。2组均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及肌酸磷酸激酶异常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究表明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主要是LDLC)水平,同时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群和非冠心病患者群中冠脉事件发生率和冠心病病死率,而不增加非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目前,他汀类药物已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首选药物。阿托伐他汀为竞争性羟甲基戊二酸单酰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够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通过受体途径促进肝脏对LDLC的摄取,升高HDL,促使斑块内胆固醇逆向转运,减少斑块内脂质成分和炎性细胞,减轻炎性反应,防止斑块基质降解,促进胶原纤维增生。

  LPA在血小板激活时被释放出来,构成了它可能作为血栓形成早期预警分子的基础,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受到凝血酶活化产生LPA,LPA反过来又促进血小板的活化聚集,从而进一步促进血栓的形成[3]。另外,LPA可调节活化血小板与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结合的受体,从而启动可溶性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为使纤维蛋白原进一步水解为纤维蛋白形成凝血而准备条件。因此LPA的测定可以作为血栓预警和了解抗血栓药物疗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本研究结果表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可有效促使血浆中LPA含量转为正常,效果优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通过多种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起到治疗作用。阿托伐他汀低LPA的机制与其降低LDLC水平,抑制LDLC氧化以及血小板活化、聚集等作用有关。通过抑制LPA的生成,可阻断LPA对血小板的活化、聚集的正反馈作用,达到抗血栓以及阻断AS形成的目的。因此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降低LPA含量,从而稳定冠状动脉斑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血管以外事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4]。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马长生主编.心脏病学实践.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04.

  2 李振光,于占彩,伍期专.溶血磷脂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928931.

  3 Sano T,Baker D,Virag T,et al.Multiple mechanisms linked to platelet activation result in lysophosphatidic acid and sphingosinelphosphate generation in blood.J Biol Chem,2002,277:2119721199.

  4 何坪,殷跃辉.阿托伐他汀对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390139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