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2-05-07 浏览次数:449次
作者:徐育红,陶萧樱,许洁伟,郑新玲,付慎文 作者单位: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AMI)心室重构(LVRM)的作用。方法 选择AMI患者40名,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20名和对照组(卡托普利)20名, 分别在AMI后,4周后对患者行2次超声心动图检测,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射血分数(EF),心肌活动指数(Tei),比较两种药物对AMI后左室重构的作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VMI在AMI后4周时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者下降幅度相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Tei index在4周时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P<0.001),两组改变的幅度比较未见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MI后患者服用厄贝沙坦4周能改善左室重塑,作用与卡托普利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左室重构,Tei指数,超声心动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的逆转作用,对心功能的有益影响已得到证实(Solve研究),但在临床上约20%的病人因ACEI的副作用如咳嗽等而无法耐受。厄贝沙坦(Erbesartan)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有研究提示在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同时逆转左室肥厚,能改善心肌纤维化和僵硬度[1],本文比较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防治AMI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5月至2005年12月间临床确诊为AMI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名,女性12名,年龄在35~75岁,平均年龄(61.50±14.54)岁。AMI的诊断标准为:缺血性胸痛持续时间≥30mim,含硝酸甘油无缓解;心电图至少相邻两个导联的ST段抬高,其中肢体导联≥0.1mv,胸前导联≥0.2mv,实验室检查心肌酶谱水平超过正常2倍以上,肌钙蛋白升高≥0.2ug/L。40例中前间壁心梗12名,前壁心梗16名,下壁和后壁12名,均为STEMI。所有入选者均在AMI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机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组)和对照组(卡托普利组)各20名,排除有心脏机械并发症,肝肾功能不良,严重的糖尿病,低血压休克,收缩压<100mmHg。两组基本情况见表1。表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
1.2 方法:厄贝沙坦150mg/d,卡托普利12.5~25mg Tid,服用卡托普利后出现咳嗽的病人改入厄贝沙坦组,连续服用4周,4周后由超声人员检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表面积(BSA)=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惠普公司SONOS-5500型),探头频率为2.25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二维超声取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计算左室重量LVM(g)=0.81×10.4[(IVST+LVIDd+LPWP)3-LVIDd3]+0.6,左室重量指数LVMI(g/m2)=LVM/BSA。M型超声测量LVDd和LVDs,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室EF值。测量相邻2个二尖瓣血流频谱时间间期a(即A波结束至E峰起始),测量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时间间期b,Tei指数按(a-b)/b计算,并选择同期在我科诊断为神经官能症的住院患者,按照心超指标测定Tei指数,计算Tei指数的正常范围。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样本t检验检验组间差别,样本前后对照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取α=0.05。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LVMI在AMI后四周时均有明显下降达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下降幅度相似,未见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EF值在四周后未见明显改善,但两组Tei index在两种药物治疗四周后均出现了显著的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两组改变的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我院正常Tei index值为0.38±0.07。表2 厄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心梗后及4周的心超指标的影响(x-±s)
项目治疗组治前(n=20)治后4周(n=17)对照组治前(n=20)治后4周(n=15)LVMI102.52±12.8698.17±11.14*105.93±14.14102.80±13.76*EF49.35±6.0451.47±6.2248.40±7.7150±6.59Tei0.62±0.110.52±0.10**0.60±0.120.49±0.07**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表明,AMI后LVRM可导致心室肌重量、心室容量的增加和心室构型的改变,其重构过程涉及心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其中血管紧张肽(Ang)在心室重构中起着重要作用。ACEI类药物能有效延缓LVRM,阻止心室扩大的发展,但只能抑制经典ACE途径产生的Ang,而Ang受体拮抗药则能在受体水平抑制不同途径的Ang产生。厄贝沙坦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的Ang受体(AT)拮抗药,能完全阻断AT1受体激活所介导的Ang的血管收缩反应。Ambrose_J[2]等通过对心梗模型大鼠六周厄贝沙坦治疗,发现可有效抑制心室肥大,改善等容舒张期时间常数及稳定心钠素表达。本文结果显示,AMI后的患者连续服用厄贝沙坦每天150mg,4周后可以使LVMI较发病时明显下降,起到抑制心室肥厚逆转重构的作用,与开搏通相比,没有明显差别。两组药物在EF的改善方面差异不明显,而Tei指数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在随访过程中,多数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明显,似乎与Tei index的结果比较吻合。Ambrose_J提出,心室舒张功能的增强与血管紧张素对心肌细胞的影响的阻抑和心室肥大的改善有关[2]。周华秀等的[3]研究结果提示厄贝沙坦可明显改善AMI后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至28周时最明显,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构型的改变,而本文观察到服用厄贝沙坦4周时即能明显阻止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过程,改善左室功能,作用与卡托普利相似。
【参考文献】
[1]孙绍骞.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4,28:746-748.
[2]Ambrose_J. Angiotensin type 1 receptor antagonism with irbesartan inhibies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and improve diastolic function in the remodeling post_myocardial infarction ventric[J].J_Cardiovasc_Pharmacol,1999,33(3):433-439.
[3]周秀华.厄贝沙坦和雷米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3,3(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