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渗性脑病原因分析及防治
发表时间:2012-05-04 浏览次数:454次
作者:王培松 作者单位:266100 山东青岛,青岛生建机械厂医院
【关键词】 心力衰竭,低渗性,脑病
本文对28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渗性脑病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强调医源性脑病的主要原因。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1998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并低渗性脑病患者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5~81岁;其中冠心病9例,肺心病12例,风心病7例;心力衰竭病程1~10年。
1.2 临床表现 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时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14例,Ⅳ级12例。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嗜睡21例,头痛9例,昏迷12例,恶心呕吐28例,食欲不振28例。
1.3 实验室检查 28例血浆渗透压在220~250 mOsm/(kg•H2O)之间,血钠100~123mmol/L,血钾2.7~3.7mmol/L,血糖4.2~6.0mmol/L,血尿素氮<7.1mmol/L。
1.4 治疗 常规给氧,根据心电图及2周内使用洋地黄的情况酌情给予西地兰或地高辛。静滴硝酸甘油、葛根素、单硝酸异山梨酯、多巴酚丁胺等,口服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肺心病心衰患者不用或少用洋地黄,以扩血管治疗为主并积极控制肺部感染。所有患者皆停用利尿剂,根据电解质测定结果,按公式(142mmol/L-实测血清钠)×体重(kg)×0.2计算应补钠量,并根据血浆渗透压配制晶体液静滴,每日1次。病情严重者先给予3%氯化钠100~150 ml静滴,然后将所剩钠量配成晶体液补充。
1.5 预后及转归 治疗后19例精神症状消失,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心衰改善出院。9例心衰加重,意识障碍加深死亡。
2 讨论
正常血浆渗透压为280~320mOsm/(kg•H2O),低于280mOsm/( kg•H2O)者为低渗血症,严重者伴脑部症状时称为低渗性脑病。临床上心衰并发低渗性脑病并不少见。除心衰病理因素外,临床处理不当占重要原因。(1)利尿剂使用不当,短期过度排钠利尿是造成低渗性脑病的重要原因。钠是维持血浆渗透压的最重要的阳离子,占总渗透压的92%左右,一旦降低则渗透压难以维持。本组24例患者使用过利尿剂,占所有病例的85.7%,提示医源性因素极为重要。(2)过分强调低盐饮食,使体内钠缺乏,加之不适当使用利尿剂,加重低渗血症。(3)心衰时有效血容量减少,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促进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使体内水积聚,血液稀释,大量的钠离子进入细胞内,钠泵活性减低,造成血浆内低渗状态。(4)心衰患者多有低蛋白血症,使胶体渗透压降低,可进一步加重血浆低渗压。此外,心衰病人心房肽的变化也可能是导致血浆低渗压的因素。慢性心力衰竭并发低渗性脑病时病死率高,燕飞等[1]报道重度心衰并低渗性脑病时病死率为94%,本组9例因低渗血症心衰加重死亡,因此,心衰时低渗性脑病的防治十分重要。通过临床实践,笔者认为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鼓励进食,不必过度强调低盐饮食,加强支持疗法,合理使用利尿剂,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必要时随时复查血浆渗透压可很大程度的预防本病的发生。对肺心病心衰并发肺性脑病而精神神经症状反复者,应及时检查血浆渗透压以排除低渗性脑病的存在。而一旦发现低渗性脑病应及时治疗。纠正低渗性脑病需用3%氯化钠静滴者,用量一般不超过150ml,以防血容量急剧增加发生肺水肿。每日补钠总量宜分次补充,一般第一日前6~8h给予应补钠量的1/3左右,此后根据治疗反应酌情调整,宁少勿多,不可操之过急,使血钠在24h内稳定升至120~125mmol/L,再逐步使血钠、血浆渗透压恢复正常,这对挽救生命有重要意义。在补钠的同时,要根据电解质情况参照有关公式适当补充钾、氯。24h总补液量不应超过3000 ml,补液过多会加重心衰。病情许可时可口服或鼻饲5%氯化钠和牛乳的混合液,因牛乳的钾含量高,两者混合后既可补钠又可补钾,对恢复正常细胞容量和血浆渗透压有利。
【参考文献】
1 燕飞,魏经汉,王述堂,等.低钠血症对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中华心血管杂志,1988,16(5):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