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7-06 浏览次数:754次
作者:方晓华 作者单位:735000甘肃省玉门油田医院口腔科
【摘要】 目的:通过对36例不同程度、不同年龄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采用平阳霉素(PYM)与地塞米松(DXM)联合,瘤腔内注射治疗,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判定其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采用PYM、DXM联合行瘤腔内直接注射,间隔1周重复,采用多点注射,术后阻断血流5~10分钟。结果:经1年随访,80.6%(29/36)不同程度的血管瘤患者经过1~3次注射后瘤体消失,13.9%(5/36)血管瘤患者瘤体明显减小,5.6%(2/36)血管瘤患者瘤体无明显变化,治疗有效率达94.5%。5例出现轻度不适,未做特殊处理,症状自行消失。结论:PYM与DXM联合瘤腔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缺乏手术条件的中小型医院。
【关键词】 血管瘤 瘤腔内注射 平阳霉素
本文对36例不同程度的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患者注射平阳霉素,观察术后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判定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笔者自2000~2006年进行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6例,认为术后效果理想,现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6个月~24岁之间,平均11岁;6个月~11岁者29例,11~24岁者7例,其中舌血管瘤13例,颊部血管瘤19例,口底血管瘤4例;毛细血管瘤6例,蔓状血管瘤1例,海绵状血管瘤29例。瘤体最大者8.0cm×6.0cm×1.5cm,最小0.6cm×0.4cm×0.2cm。
治疗方法:术前常规测体温,行胸透和血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者方可予以本法治疗。将8mg盐酸平阳霉素溶于2~4ml生理盐水中,加入1ml地塞米松;先阻断血流,并尽量排空瘤体血液。经消毒后,从瘤体外0.5cm正常组织处进针,刺入瘤体回抽有血后再注药。药量视瘤体大小、部位、类型和年龄而定,瘤体大者可采用4点法注射,每点0.5~1.0ml, 平阳霉素1次用量成人不超过24mg,小儿不超过8mg,总量成人不超过72mg,小儿不超过24mg。术后阻断血流5~10分钟,观察有无不良反应。以后每间隔1周治疗1次。间歇期间口服先锋Ⅳ胶囊0.375g,每日3次;4~6次为1个疗程。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肤黏膜色泽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②有效:瘤体明显缩小60%以上,但未完全消失,畸形大部分消失,功能基本恢复。③无效:治疗前后各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继续生长。
随访:定期复诊,进行疗效评价。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
结 果
经12个月随访,治愈率80.6%(29/36),有效率13.9% (5/36),无效5.6% (2/36)。本组36例中,病变范围小者仅需注射1次瘤体即可消失,3例注药后出现轻度腹部不适、恶心症状,2例出现低热,未作处理,均自行消失。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讨 论
血管瘤在口腔颌面部发病率较高,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因直接影响到颌面部,给患者造成极重的心理负担,对治疗的要求也较高,尽管临床上治疗血管瘤的手段较多,但治疗效果不甚满意。瘤腔内注射硬化剂是临床上常用传统方法[1]。但其局限性大,并发症多,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平阳霉素在治疗肿瘤用药时易造成严重的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2],将这一不良反应发生机理,用在局部治疗血管瘤方面,能迅速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破坏血窦内皮、促进瘤体消退。平阳霉素对造血和免疫功能无损害,注射方法简单、方便,不破坏周围正常组织[3]。我科近几年来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在治疗上进行了探索,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联合地塞米松在于减轻组织水肿、防止激发平阳霉素激发体内热源的释放及过敏反应的发生。本组36例患者用药后除有3例出现轻度腹部不适、恶心,2例出现低热症状外,其余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经1年随访,治愈29例(80.6%),有效5例(13.9%),有效率达94.5%。由此可见,PYM与DXM联合瘤腔内注射治疗常见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各级医院,特别是在缺乏手术条件的中小型医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昌美,高庆红,付风华,等.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18(5):317-319.
2 贾暮云,金志勤,唐友胜,等,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24例临床报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9(5):294-295.
3 宋宇峰,温玉明,王昌美.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对照研究.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4(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