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仙人掌辅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2-08-28  浏览次数:821次

  作者:王晓凤,闻亚军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西分院门急诊,江苏 南京 210036

  【摘要】目的探讨仙人掌辅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腮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两组均常规抗病毒、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仙人掌外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仙人掌外敷辅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仙人掌;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观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流行为多,以发热、耳下腮部弥漫性肿胀,疼痛,腮腺或其他的涎腺非化脓性肿大为主要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急性胰腺炎、睾丸炎等并发症,延长病程,增加患儿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我科2006年4月~2008年4月对门诊确诊患流行性腮腺炎的患儿在抗病毒、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仙人掌外敷辅助治疗,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患儿,为我科2006年4月~2008年4月的门诊就诊患儿。其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4~15岁,平均7岁。单侧腮腺肿胀63例,双侧腮腺肿胀27例。随机将患儿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间年龄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儿均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表现为发热,单侧或双侧腮腺区疼痛、肿胀、苔黄、脉浮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增多,血、尿淀粉酶增高。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病毒、抗感染、饮食控制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指导患儿家属行仙人掌外敷予以辅助治疗,具体方法:取新鲜仙人掌,用小刀剔除毛刺,清水洗净后剪碎,捣烂成泥状,盛于容器中备用,纱布块剪成合适大小,将捣好的仙人掌泥平抹在上面,然后敷在腮腺上,范围至肿胀腮腺的外缘1cm,用纱布包扎或胶布固定,2~3h次,2~3次d,连用5d。患儿哭闹不配合时,可在夜间熟睡后外敷,包有仙人掌的纱布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如有脱落或干燥,重新换取仙人掌泥外敷,保证敷用时间。

  1.3 效果评价:治疗5d后评价治疗效果。治愈:腮腺肿胀消失,颌下淋巴结未触及,体温下降至正常,患儿精神好转;好转:腮腺肿胀明显缩小,硬结变软,体温下降;无效:高热,硬结不散或出现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患儿中临床治愈3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88%。对照组患儿治愈18例,好转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8,P<0.01)。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注: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χ2=12.18,P<0.01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系由腮腺炎病毒经口、鼻进入人体,经血液扩散到腮腺,亦可由口腔沿腮腺管传播到腮腺,使腮腺发生病理特征为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出现间质充血、水肿、淋巴细胞浸润等[1]。其来势急,流行快,易出现并发症。患者表现为发热,腮腺、颌下腺、舌下腺、颌下淋巴结肿大、疼痛,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触痛。发病2~3d波及对侧,张口咀嚼困难,较小的患儿哭闹不止,严重地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该病无特效疗法,一般的抗生素治疗无效,单纯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好。本研究在抗病毒的基础上采用仙人掌外敷辅助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仙人掌为仙人掌科多年生肉质植物,分枝曲折,茎节扁平、扁枝状或柱状等,刺单生或簇生于刺基上。花侧生,黄色、红色或白色。常见栽培品种有仙人掌、偏仙人掌、褐毛掌、黄毛掌等。据我国清代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仙人掌味淡性寒,有行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肿止痛、健胃止泻、安神利尿的功效,内服、外用可治疗多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仙人掌对无菌性炎症、肿痛有良好效果[2]。据刘华钢等报道,仙人掌茎提取物中有抗炎、抑菌及抗病毒作用的活性成分,并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3]。仙人掌能抑制白细胞的游走和减轻炎性反应,发生的程度,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为降低炎症部位的PGE2和NO,PGE2和NO都能促进炎性反应,包括使血管舒张,形成水肿,增加炎性渗出[4]。仙人掌能明显抑制NO和PGE2的相互作用,抑制各种蛋白酶的激活效应,从而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程度,这都可能是仙人掌抗炎作用的机制,至于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流行性腮腺炎属非化脓性肿大,采用仙人掌外敷辅助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主要是通过皮肤黏膜的吸收和渗透而发挥治疗作用,施治于局部,影响到全身,从而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时起到明显的改善症状与体征的作用,达到消肿镇痛、祛癖散结的功效,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的痛苦,节省费用,且对皮肤无刺激,取材经济方便,操作简单,适合家庭治疗及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9.

  [2] 孙在典.仙人掌治疗无菌性炎症6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 1054.

  [3] 刘华钢,邹大明,梁秋云,等.仙人掌药理作用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5)874.

  [4] 杨光华. 病理学[M].第5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8.

生研界微信
生研界移动端
生研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