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治疗牙周病骨缺损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11-05  浏览次数:719次

  作者:闫永发,王春兰,范月静  作者单位:300211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

  【关键词】 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植入术 牙周病骨缺损 疗效观察

  使丧失的牙周组织得到修复和再生,使新附着形成,松动牙齿固位并行使咀嚼功能,一直是牙周病治疗的最大难点,而通过现代牙周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这一难题。目前牙周病骨缺损的治疗中应用脱蛋白质牛无机骨(Bio-Oss)结合胶原膜的方法较多见,并获得了稳定的治疗效果,但高昂价格是其临床广泛应用的障碍。国产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nano-hydroxyapatite-collagen,nHAC)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及组织相容性,材料成分、结构与天然骨组织高度相似,多孔的网状结构,有利于牙周膜细胞的迁移生长和引导新骨的生成,无细胞毒性,是一种良好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且该材料成本低,易于消毒与保存,在口腔临床治疗中应用前景广阔[1] 。本研究采用nHAC与Bio-Oss结合胶原膜两种方法对牙周病变骨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口腔科门诊牙周炎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47例。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33~55岁。按患者初诊顺序单双数随机分组:单数就诊患者纳入A组,采用翻瓣术+nHAC方法治疗,共26例患者32处骨缺损,其中男12例14处骨缺损,女14例18处骨缺损,年龄34~55岁;双数就诊患者纳入B组,采用翻瓣术+Bio-Oss方法治疗,共21例患者26处骨缺损,其中男8例10处骨缺损,女13例16处骨缺损,年龄33~53岁。

  2. 纳入标准:(1)临床检查及X线片证实有骨下袋的患牙;(2)经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6周以上,牙周探诊深度仍≥5 mm;(3)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及手术禁忌证;(4)口腔卫生良好,无吸烟习惯;(5)术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3. 研究材料:北京益而康生物工程开发中心提供的nHAC材料,商品名瑞福,选用长方型NB-CF-1型: 长(2.0±0.2)mm,宽(2.0±0.2)mm,高(2.0±0.2)mm;瑞士Geistlich 公司提供的Bio-Oss材料及胶原膜。

  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常规消毒铺孔巾 ,局部2%利多卡因肾上腺素浸润麻醉,术区内斜切口,翻瓣,切除袋内壁衬里,刮除根周肉芽组织,精修根面。牙槽骨缺损区彻底清创后,盐酸四环素溶液消毒根面5 min,使用高速球钻于骨缺损区骨皮质层钻2~3个小孔,修整龈瓣;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将nHCA颗粒用无菌生理盐水调成湿砂状送入骨袋内,轻压塑形至平齐骨袋口,龈瓣复位。A组植入nHAC材料;B组植入Bio-Oss颗粒,用胶原膜覆盖包裹,使用垂直、水平褥式缝合后,置牙周塞治剂保护术区。

  5. 检查项目:牙周探针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牙齿松动度及X线片,术前术后均由同一名医师完成每次检查,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术后口服甲硝唑200 mg,3次/d,利君沙250 mg,4次/d,7~10 d。0.12%氯己定含漱1个月保持口腔卫生,14 d拆除缝线,分别在术后1、3、6、12个月复查,重复以上检查。

  6.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2组手术前后的临床指标改变用配对t检验,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2组之间的临床指标的变化程度比较用成组t检验。

  二、结果

  47例患者手术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材料露出。

  1. 临床指标的改变:2组术前指标PD、CAL、松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复查,与术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两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X线片改变:术后3个月X线显示骨密度明显增高并与周围骨融合界限不清。 6个月X线片骨密度继续增加,见图1,2。表1 nHAC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三、讨论

  近年来Bio-Oss的制作是将所有的有机成分从经过检疫的牛的皮质骨和松质骨中彻底去除,保留骨小梁和内部空隙。Bio-Oss有与人骨相似的结构,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了支架,可促进人牙槽骨的再生、修复和新附着的形成,利用Bio-Oss的骨引导作用和胶原膜的骨诱导性及机械屏障作用加速骨形成,阻止龈上皮根向生长,牙周膜占据根面,重建牙周组织结构,以达到理想骨再生和新附着性愈合。Bio-Oss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骨替代材料,应用于重度牙周炎骨缺损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但因其价格较高不易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nHAC材料与自然骨成分相似,是通过自组装的方法,采用提纯并去抗原的1型胶原为模板,在钙-磷盐溶液中调制矿化而获得的复合物。晶体结构和元素组成可满足植入体的生物活性与组织相容性,能够与自然骨形成牢固的骨性结合,nHAC不仅作为骨形成支架,而且对骨细胞具有引导作用,胶原可使肉芽组织长入并对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起营养作用,胶原及纳米羟基磷灰石粉体逐渐降解吸收,新生骨充满了人工骨所在位置。nHCA成骨性能稳定,成骨方式接近Bio-Oss[3] 。

  修复破坏的牙槽骨是建立牙周新附着的重要条件[4],牙周膜细胞是牙周病治疗后形成牙周新附着的主要细胞来源,在牙周病损部位牙周膜细胞来源非常有限,以致牙周组织很难达到有效再生和创建,纳米羟基磷灰石对牙周膜细胞增殖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将体外培养的牙周膜细胞接种于nHAC三维支架,复合培养结果显示人牙周膜细胞在nHAC支架上形成良好贴附并增殖,细胞生长旺盛,伸展充分,因此认为nHAC具有良好的三维结构和细胞相容性,且无细胞毒性,临床治疗牙周病骨缺损取得良好效果[5-6]。

  本研究2组术前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牙龈退缩+附着增加+骨组织量增加=袋深度降低,术后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导致牙龈退缩、新骨的生成致使牙槽骨的增高及附着增加,这一系列的变化使PD值明显降低,提示两种材料均可减轻局部的牙龈炎症,诱导牙周组织的再生,使牙周袋变浅和附着增加。Bio-Oss组临床指标:松动度、PD、CAL的变化程度均低于nHCA组,但经统计学处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年龄、牙齿松动度、根分叉病变、患者的口腔卫生、吸烟等因素影响疗效,深窄的骨缺损较浅而宽的治疗效果好,其中叠加因素越多治疗效果越差,这一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报道一致[7-8]。

  经2年临床应用证实nHAC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组织相容性,能促进骨组织生长,加速骨组织修复,在临床治疗牙周病骨缺损时可作为Bio-Oss的替代品,是一种实用、价廉、应用方便的较为理想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的材料。同时,患者自身因素在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个人口腔卫生的加强、自我菌斑的控制、戒除吸烟的不良习惯、定期复查与治疗才能使远期疗效得以巩固。

  (本文图片见光盘)

  【参考文献】

  [1] 王云,王青山.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康复,2010,14(8):1426-1428.

  [2] 曹良菊,唐玲,王汝丽.Bio-Oss 和胶原膜治疗牙周炎重度垂直骨吸收的临床观察.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24(6):867-870.

  [3] 李平,林野,邱立新.两种骨代用品成骨性能的动物实验研究.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9,14(2):140-143.

  [4] 石铁,王泓杰,高秀秋.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材料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康复,2009,13(3):553-556.

  [5] 张莉,马宁,车彦海,等.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胶原复合膜修复下颌骨缺损.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36(6):647-649.

  [6] 孙波,李月玲,杨德龙.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骨植入治疗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口腔医学,2010,30(6):358-359.

  [7] 德特恩维拉.重度牙周炎治疗临床指南.吕红兵,闫福华,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87-88.

  [8] 尚姝环,李成章,樊明文.双抗胶原膜应用于引导组织再生的长期疗效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0,45(6):346-34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