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2-05-09  浏览次数:631次

  作者:肖希娟  作者单位:运城市口腔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目的:探讨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无牙颌患者进行了种植修复,其中3例进行了杆卡修复,2例球帽修复,4例种植固定修复。结果:经12个月的临床观察,种植体稳固,义齿功能较好,美观及发音的问题得到解决,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无牙颌患者,通过精心的设计、精巧的外科手术及合理的种植修复类型的选择,能有效地恢复美观和功能。

  【关键词】 无牙颌;种植义齿;修复

  采用传统的活动义齿修复的无牙颌患者,稳定性及咀嚼功能一般较差。利用种植体及附着体固位的种植固定和种植覆盖义齿,则能有效地改善义齿的固位与稳定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咀嚼效能。

  1 材料和方法

  1.1 种植系统及上部结构 ITI种植体、BLB种植体;杆卡、球帽。

  1.2 病例选择 选择无牙颌患者共9例,女性4例,男性5例,年龄52岁~71岁。根据患者的要求,经临床及X线检查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下颌种植体经3个月~4个月的愈合,上颌种植体经5个月~6个月的愈合,二期术后2周,种植体水平转移模型,送技工室制作上部结构,经临床试戴及X线检查,确定上部结构是否完全被动就位,并完成种植修复体。5例进行了种植覆盖义齿修复(3例杆卡修复,2例球帽修复),4例进行了种植固定修复。

  1.3 戴入后检查及定期复诊 检查种植体的动度;基台螺丝、中心螺丝有无松动;杆-卡、球-帽稳定性;X线检查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吸收情况(包括水平向、垂直向);种植体-基台周围黏膜有无红肿、出血、牙周袋的深度。

  2 结果

  2.1 种植体边缘骨的吸收 9例无牙颌共植入62枚种植体,其中ITI种植体34枚,BLB种植体28枚。二期手术时,62枚种植体均形成骨性结合。种植体周围骨在戴义齿12个月时吸收明显,平均(0.7±0.5)mm。

  2.2 黏膜反应 62枚种植体有5枚种植体周围黏膜轻度红肿,其余种植体周围牙龈未见明显异常。这5枚种植体植入的位置均为磨牙,黏膜红肿可能与口腔清洁较差有关。

  2.3 稳定性 基台螺丝、中心螺丝无松动;杆-卡、球-帽稳定性好。

  3 讨论

  临床结果表明:无牙颌患者可通过半口、全口种植覆盖义齿或种植固定义齿等修复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对无牙颌种植修复的成功率,报道尚存在一些分歧,但学者们普遍肯定认为,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成功率比较高[1]。无牙颌的种植修复比较复杂,尤其是上颌无牙颌的种植修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对于上下颌种植修复的设计要点我们体会归纳如下:

  3.1 下颌无牙颌传统活动义齿的修复,往往由于固位不佳受到患者的抱怨 在收集的本组资料中,我们修复的3例覆盖义齿均为吸收严重的下颌无牙颌。对于这些病历,我们一般设计由颏孔之间的2枚~4枚种植体来完成。决定种植体的数目时,我们同时考虑杆的长度,杆长度一般不能<15 mm,范围最好为15 mm~25 mm,因此,颏孔之间植入4枚种植体时,必须很好地定位。根据病历的需要,颏孔之间植入4枚种植体,有时最末种植体的远中可选择悬臂梁的设计修复,但远中悬臂梁长度为5 mm~7 mm,不能延伸超过第一前磨牙的远中,并且当2个种植体完成杆-卡覆盖义齿修复时,双侧远中悬臂梁长度之和必须小于杆的长度[2]。

  3.2 上颌骨骨量、骨质通常条件较差 上颌种植固定修复难度较大,前牙区往往由于唇侧存在骨性倒凹而骨量不足,在植入种植体时需结合多种植骨技术:GBR技术、骨劈开术、骨挤压术、骨扩张术,骨高度不足时在上颌后牙区往往需同期进行上颌窦提升术。我们修复的病历,采用2枚种植体完成2例球帽式覆盖义齿,这些种植体位于上颌窦内壁的内侧和第一前磨牙之间,这样可避免上颌窦提升术。

  3.3 下颌种植固定修复 对于下颌种植固定修复,我们设计由颏孔之间的4枚~6枚种植体的短牙弓修复,或分布整个牙弓的6枚~8枚种植体、分段修复设计来完成[3]。下颌种植固定修复,种植体的位置并不需要一定与天然牙的位置一致,而上颌种植体的定点就很重要,否则会影响牙齿的排列和美观。因此,对于无牙颌的种植修复来讲,有效的临床理论、合理的种植修复设计以及多种植骨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了无牙颌修复重建的质量,使无牙颌患者可以较好地恢复咀嚼功能。

  【参考文献】

  [1] Batenburg,R.H.K.,Meijer,H.J.A.,Raghoebar,G.M.,Vissink,A.Treament concept for mandibular overdentures supported by endosseous implants:a literature review[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Maxillofacial Implants,1998,13:539545.

  [2] MericskeStern RD,Taylor TD,Belser U.Management of the edentulous patient[J]. Clin Oral Impl Res,2000,11:108125.

  [3] 周磊.口腔种植学临床实践[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12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