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4-18  浏览次数:711次

  作者:逯翠芳,李瑞平,杜秀琴  作者单位:1 075000 河北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 2 河北张家口,张家口第四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 探讨舌下腺囊肿口外型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笔者对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经穿刺确诊,均经口内入路手术摘除舌下腺而治愈。结论 下颌舌骨肌局部断裂、缺失,致使舌下腺发生下颌骨肌疤或突入下颌下区是发病机理,口内入路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关键。

  【关键词】 舌下腺,囊肿,口外型,腮裂囊肿;囊性水瘤;口底皮样囊肿

  舌下腺囊肿(sublingual gland cyst,SGC)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涎腺疾病,它是由于舌下腺导管阻塞唾液潴留所致,或因舌下腺导管或腺泡破裂,唾液外漏而形成。根据囊肿的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口内型、口外型及哑铃型三种类型[1]。口外型舌下腺囊肿较少见,常发生误诊,笔者将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与误诊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患者中,男10例(4167%),女14例(5833%);年龄最大26岁,最小11岁,平均年龄155岁;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6例(6667%),右侧8例(3333%)。病程:14天~5年余。肿物最大8cm×8cm×6cm,最小3cm×3cm×2cm。误诊为下颌下腺囊肿18例(75%),腮裂囊肿6例(25%)。其中12例(50%)误诊病例在外院行下颌下区肿物摘除术后复发。

  12 诊断治疗 本组24例患者均行B超检查,诊断为下颌下区囊肿;经笔者穿刺检查,确诊为舌下腺囊肿。24例患者均行口内患侧舌下皱襞外侧切口,摘除舌下腺并抽吸出囊液,口外加压包扎患者下颌下区。

  2 结果

  术后3个月~15年随访观察,无一例复发,获得满意性临床效果。其中4例(1667%)因囊肿较大,术中未充分抽吸出囊液,同时下颌下区加压包扎时间相对较短,术后1~2周患侧下颌下区仍现肿物,经再次抽吸出残余囊液后加压包扎愈合。

  3 讨论

  舌下腺囊肿是因慢性炎症、涎石导致导管狭窄、阻塞,使导管扩张或腺泡破裂而发生唾液外渗形成[2]。本组所有病例的病理表现均有慢性炎症存在。对于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形成的机理,Nathan[3]研究发现42%的患者因下颌舌骨肌局部断裂、缺失,存在舌下腺下颌舌骨肌疝,该疝位于下颌舌骨肌前2/3稍偏下颌骨舌侧。同时20%患者的舌下腺突入下颌下区,这是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发生的解剖学基础。口腔内压力增大也是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发生的诱因。

  舌下腺囊肿口内型最为多见,而口外型较为少见,故易被忽视。本组12例患者在经外院非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诊治,由于不了解舌下腺囊肿口外型发病特征而误诊为下颌下腺囊肿,单纯行口外下颌下区肿物切除术,术后复发而行第2次手术,给患者带来了痛苦。教训提示我们应综合判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部位,结合穿刺与影像学进行确定诊断。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主要临床特征为口内舌下区无肿物,肿物位于下颌下区,缓慢增长无痛,与皮肤无粘连,触及柔软,不可压缩。穿刺可抽出蛋清样粘稠液体。B超检查对囊肿的定性和体积测定有意义,但缺乏特异性。下颌下腺囊肿临床上十分罕见,下颌下腺囊肿穿刺液较舌下腺囊肿稀薄。造影CT检查,能确切显示囊肿的范围、形态和走向,有助于分辨下颌下腺囊肿与舌下腺的关系。但是,有时造影剂难以通过狭窄疝口至舌下区,有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应与第二腮裂囊肿、囊性水瘤、口底皮样囊肿鉴别。腮裂囊肿多位于下颌角下方,穿刺抽吸出棕色清亮的含胆固醇结晶的液体,上呼吸道感染时可伴发感染而增大,并可有急性炎症的临床表现。而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一般无急性感染症状。囊性水瘤也可发生于下颌下区,常见于婴儿,表面皮肤色泽正常,呈充盈状态,扪诊柔软,波动感,有时透光试验为阳性;穿刺可抽出黄色清亮细薄液体,无黏液丝,涂片检查可见淋巴细胞。口底皮样囊肿边界清楚,呈圆形或卵圆形,因囊壁厚,扪诊时似面团状伴柔韧感,无波动感,可有压迫性凹陷;穿刺可抽出半固体状皮脂腺分泌物。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一经诊断,应行手术摘除患侧舌下腺。因该囊肿的囊壁没有完整的上皮结构,为纤维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4],故不十分强调摘除全部囊壁。但是,摘除舌下腺是治愈的关键。本组24例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全部采用口内舌下皱壁外侧弧形切口,摘除舌下腺与部分囊壁,将囊腔内囊液吸尽,在下颌下区加压包扎1周,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由于该囊肿囊壁较薄或因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手术完整摘除较难,分离时常发生破裂。尽管如此,囊肿残留也不会造成囊肿复发。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1-292

  2 吕俊邦,王元琴,刘芙蓉5种检查方法在颈部舌下腺囊肿诊断的评价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2,18(2):119

  3 Nathan H,Luchansky E Sublingual gland hemiation through thr mylohyoid musleOral Surg Oral Medoral Pathol1985,59(1):21-23

  4 吴春云,施晓军舌下腺囊肿口外型27例诊断与治疗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15(2):18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