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2-04-27 浏览次数:434次
作者:王飞鸣,孙红军,李科民,陈向民,梅廷方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摘要】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比较2组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电图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后[2.26±1.99)m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3.25±1.03)mmol/L]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郊效。
【关键词】 心绞痛,不稳定型,辛伐他汀; 治疗结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im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reatment group to compare the alleviation time, change of ECG and LDLC before and after the therapy.Results Compared statistically, LDLC in the treatment group(2.26±1.99mmol/L)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3.25±1.03mmol/L) after the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1). Of the two groups, the effectiveness of angina relief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6% compared with 8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 Simvastat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pectoris angina.
【Key words】 Angina, unstable pectoris; Simvastatin; Treatment outcome
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为冠心病之临床急症,往往含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极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我们近3年用辛伐他汀治疗UA,并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发现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入选条件:(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近期内心绞痛反复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用硝酸甘油缓解不满意;恶化劳力型心绞痛近期内突然出现心绞痛,较前频繁发作,胸痛明显加重,持续时间明显延长,硝酸甘油用量较前明显增加,但无静息时发作。(2)发作时ST段压低幅度≥0.5 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 mm,胸导联≥2 mm。(3)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20 min。(4)肌钙蛋白检查正常。排除标准:(1)有活动性出血者。(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及脑血管疾病者。(3)合并恶性心律失常者。(4)入院后非心绞痛发作时收缩压≥180 mm Hg和(或)舒张压≥120 mm Hg者。本资料60例患者为2004年以来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56~82(61.12±5.43)岁。血压偏低者19例,血压正常者28例,血压偏高者13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
本资料60例患者中心绞痛Ⅲ级24例、Ⅳ级者36例;初发劳力型心绞痛21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39例;心率>100次/min 34例,心率<60次/min 19例;合并糖尿病16例、高脂血症43例、高血压27例、心律失常19例。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组基本资料及心绞痛程度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有可比性的。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20 mg,每晚1次。2组其他对症治疗用药相同。2组患者均在住院治疗10 d后比较疗效,1个月后随访。
1.3 观察内容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每日记录心绞痛发作前、后的心电图,观察ST段变化。部分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测。检查治疗前患者血脂、心肌肌钙蛋白及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变化情况。观察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心绞痛疗效参照《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标准[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
2 结果
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未出现出血及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见表1、表2。 表1 2组心绞痛疗效比较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不稳定心绞痛的发病是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基础上,由于多种因素使斑块不稳定,包括血管内皮功能低下、斑块局部炎症、血小板功能及凝血系统异常等,最终导致斑块破裂或产生裂隙,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管腔内形成非闭塞性血栓,导致远端心肌急性缺血所致。斑块成分是决定斑块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中炎症贯穿于AS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斑块的稳定性和自然进程。炎症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不稳定斑块的特征,早期较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使ACS患者受益更多,这不仅在对预后的改善,还体现在其具有更好的降脂外作用,从而使患者获得更多的临床益处[2]。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标志着冠心病由慢性期转变为急性期,由稳定状态转变为不稳定状态。该病极易发展为急性心梗或心源性猝死。其临床特点表现为病情重、变化快,因此迅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甚为重要。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目前尚没有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其治疗原则为:住院卧床休息,在密切监护下进行积极的内科治疗。在早期首先推荐保守治疗,尤其老年患者是保守治疗的合适人选。如果患者没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则不必进一步行介入治疗。有研究显示[3~5],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定期检测肝功能跟根据转氨酶异常情况调整剂量可确保其安全。有资料表明[6],培朵普利和辛伐他汀联用对软斑块,硬斑块均有较好的疗效。他汀类药物除调脂作用外[7],具有明显的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效应,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还有研究显示[8],辛伐他汀,卡托普利对压力超负荷心肌肥厚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作用与抑制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也有研究结果显示[9],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检查LVED,LVES明显减小,LVEF明显增加。他汀类药物通过稳定斑块减少冠脉事件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可有效治疗心力衰竭。席海林[10]研究发现,心衰患者经过常规治疗后,患者LVEF增加,血清BNP水平下降,加用辛伐他汀后差异更为明显。辛伐他汀改善心肌间质的重构,减轻心肌间质纤维化[11~12]本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辛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指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都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所有病例无肝肾功能损伤等副作用的表现,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而又安全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8):409412.
[2] 雷长城,洪娅丽.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1):3638.
[3] 王岚峰,汤 青,傅世英.急性心肌梗死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7):598601.
[4] 封红灵,霍明珠. 氟伐他汀对血脂正常的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35(6):111112.
[5] 戚 慧,戚 晶,李广军,等.氟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疗效的观察[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5,3(4):299300.
[6] 濮艳姑,胡家庭.培朵普利和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改变和临床疗效[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08,6(10):754757.
[7] 张利华,赵季红,薛玉生,等.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的研究[J].心脏杂志,2002,14(1):2526.
[8] 吴 扬,刘 娟.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的防治作用及其JAK激酶/信号转录活化因子通路关系的试验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36(8):738743.
[9] 李俊民,郑彩霞,吕 伟.辛伐他汀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心血管病研究[J].2008,6(12):928929.
[10]席海林,邓学军,赵咏梅.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及肿瘤坏死因子a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8,24(6),430432.
[11]赵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1):961.
[12]苟连平,吕 湛,秦 俭,等.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6(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