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分析与抢救
发表时间:2012-04-25 浏览次数:412次
作者:张晓燕 凌宗清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发病率、病死率高的重症之一,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心肌部分坏死,重者可突然伴发左心衰、严重心律失常、休克、猝死。由于急性心梗的高病死率,基层医护人员不愿接诊让其转院;在上级医院由于临床医学生临床经验不足、认识不够,往往未经指导医师同意,诊前轻易让病人去做检查(应绝对卧床休息),造成运动、搬运过程中的进一步损害,对此笔者结合临床及教学提出一些认识,供基层医院医生及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参考。
1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
1.1 诱因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血压急剧上升、脱水、出血、休克、严重心律失常等。
1.2 机理 动脉粥样硬化→粥样斑块→血流动力学改变→动脉内膜发生解剖损伤→血栓形成血小板粘附聚集于内膜→管腔狭窄→管腔闭塞→心肌缺血→缺血达1h→AMI。
2 临床表现
先兆:发作性肌无力、疲乏、体力下降、消化不良、呕吐。疼痛:心绞痛(含化硝酸甘油不缓解)、神情焦虑、辗转不安。胃肠症状:剑突下或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腹胀(易误诊为“胃病”、“急腹症”);其它:出汗、头晕、乏力、心悸、嗜睡。
3 检查
(1)心电图:病理性Q波,时限上升、深度加大。ST段弓背向上抬高或水平或斜向上。面向坏死区、周围缺血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右室梗死,下壁梗死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或V 4 R~V 6 R导联至少有一个导联ST段上抬>0.1mV;(2)血常规:白细胞升高,红细胞下降;(3)心肌酶谱升高;(4)血尿肌红蛋白升高;(5)超声心动图:梗塞区下降。(6)心肌显影。
4 治疗治疗原则:
(1)尽可能就地抢救,病情稳定后送医院治疗。(2)保护缺血损伤的心肌,防止坏死和扩展。(3)及时处理心律失常、心衰、休克、保护心功能。
4.1 监护和一般治疗 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应用心电监护仪。吸氧:3~5L/min,连续吸2~3天。护理:严格卧床1周,安慰病人避免情绪紧张,尽量减少探视,清淡、低脂、易消化、半流质饮食,少吃餐,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应用缓泻剂。
4.2 解除疼痛 强痛定100mg,肌注prn,度冷丁25mg,肌注prn,吗啡5mg,肌注prn。
4.3 溶栓 5%GS100ml+链激酶75~150万U静滴;尿激酶50万U缓慢静推,10min内推完;异丙嗪25mg,肌注。
4.4 对症处理 就地及时抢救心肌梗死是减少死亡率的首要条件,也是医生的责任,在尽量减少病人活动、稳定病人情绪的基础上,对症处理,以提高AMI患者的抢救率。
作者单位:276003山东省临沂市纺织医院
276000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马厂湖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