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质过敏症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比较
发表时间:2011-09-26 浏览次数:1251次
作者:王海亮,叶晓昂,林敏魁,骆凯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 附属口腔医院综合科,福州 350001
【关键词】 牙本质过敏;牙本质黏结剂;抗变态反应药; 脱敏法,免疫
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齿上暴露的牙本质部分受到机械、化学或温度刺激时,产生一种特殊的酸、“软”、疼痛的症状[1],牙本质过敏症是口腔门诊常见的牙体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但液体动力学说被广为接受:各种牙体疾病导致了牙本质小管暴露,小管内的液体在外界刺激下发生了向内或向外的流动,引发牙髓神经纤维兴奋而产生疼痛。Yoshiama等研究表明,牙本质敏感区牙本质小管开放率为75%,且管腔相对开放,而不敏感区牙本质小管开放率为20%,且小管腔因矿物质沉积而阻塞[2]。根据这个理论,可能的脱敏机制有:(1)封闭开放的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2)促使牙本质再矿化,诱导和促进修复性牙本质形成。(3)降低牙髓神经感受器的敏感性。常见治疗方法有药物与材料脱敏法、充填法和激光法等[3]。最近有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新型脱敏剂极固宁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疗效较佳。临床上也常用粘结剂行脱敏治疗,例如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和3M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以往文献大多针对上述几种疗效佳的材料与传统氟化钠、硝酸银等作比较,而这几种之间哪种方法脱敏效果最好、持续时间更长还不是很清楚,故选择极固宁、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和3M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对患牙进行脱敏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09年9月到综合科就诊的患者57例,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龄(45±6.7)岁(38~72岁);总共选择患牙150颗,均为后牙牙合面牙本质暴露,确诊为牙本质过敏,无需做充填治疗。选择标准:(1)患者体健,探诊可及敏感区;(2)没有与牙本质过敏症相似疼痛的其他牙科疾患,排除有牙髓炎症状的患牙;(3)就诊及复查前3 d未服止疼药。(4)患者医从性较好,能按时复诊。
1.2 材料
酸蚀剂GLUMA○R Etch 25 Gel、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美国3M公司);3M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美国3M公司);极固宁(意大利阿尔法韦士曼制药公司)含2瓶液体,液体1为磷酸钾、碳酸钾、羟苯甲酯钠、去离子水;液体2为氯化钙、氯化锶、苯甲酸钠、去离子水。
1.3 检查及分级
临床检查:探针探划患牙敏感部位,记录敏感度;用棉卷将患牙与邻牙隔离开,冷气距牙合 面5 mm垂直吹1 s,记录敏感度。重复2次,若2次程度不一致,取程度重的;若对2种刺激反应程度不一致,取反应重者。敏感程度分级:采用文献[4]的方法分为4度:3度为刺激可诱发难以忍受的疼痛;2度为刺激可诱发明显疼痛,但可忍受;1度为刺激可诱发的疼痛较轻微或有不适感;0度为冷和机械刺激无疼痛。
1.4 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化的分组方法将患牙分成3组,每组50颗。确定患牙敏感部位,记录敏感程度,清洁、消毒、隔湿、吹干。A组:清洗牙面,用GLUMA○R Etch 25 Gel酸蚀剂涂刷敏感区域15 s后将酸蚀剂冲洗干净;用纱卷隔离唾液,吹除牙面过多水分使之呈潮湿状态;用完全浸润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的小毛刷涂刷牙本质过敏区1~2次;光固化10 s;用湿纱布去除氧化抑制层。B组:蘸3M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加力摩擦敏感区15 s,轻吹,表面显出可见的光亮层,如未显出光亮层,再涂抹10 s,再吹干,直至表面可见光亮层,光照10 s。C组:清洁、消毒并干燥过敏牙表面,用气枪吹干约10 s,用小刷子将极固宁液体1涂擦于干燥牙面,涂匀保持10 s,然后立即涂擦极固宁液体2,可见两种液体在牙齿表面发生反应,形成白色超微结晶复合物。对于非常敏感的患牙需重复涂擦2次。3组均于治疗后即刻、1月及3月复诊,再检查患牙敏感程度并记录。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为治疗前后度数差≥2;有效为治疗前后度数差为1;无效为治疗前后度数差为0;恶化为治疗前后度数差为负数。
有效率(%)=(显效+有效)牙数/治疗牙总数×100%
1.6 结果
3种脱敏方法治疗后即刻及1月疗效:A组及C组分别与B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月疗效: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脱敏疗效最好,3M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脱敏疗效最差,极固宁脱敏疗效居中。3种脱敏方法治疗后即刻、1月和3月后疗效
2 讨论
牙本质敏感症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牙体疾病共有的症状,发病的高峰年龄在40岁左右。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发病机理存在多种理论,归纳有3种学说:流体动力学说、神经感受学说和牙本质纤维传导学说。目前普遍接受的为流体动力学说,认为牙本质过敏症的主要原因是暴露的牙本质小管呈开放状态,空气、高渗溶液或温度刺激引起的疼痛是由上述刺激使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发生流速变化,机械地搅动牙髓内容物,进而间接兴奋其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引起冲动,产生痛觉[5]。根据这个理论,对过敏的有效
治疗是设法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小管内液体的流动并降低其通透性,消除痛觉,以达到治愈目的。3M Single Bond全酸蚀光固化粘结剂、极固宁、3M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就是根据这一理论而发挥作用的,它们脱敏效果的好坏、维持时间的长短跟其物理、化学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3M Single Bond全酸蚀光固化粘结剂是一种化学性能稳定、粘合强度高的新型口腔粘结材料,由于粘结剂内含有机磷酸脂粘结单体能与牙体硬组织中的Ca2+产生化合作用,具有良好的粘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粘结剂的功能基团与牙釉质、牙本质的OH-、NH+、Ca2+基团形成氢键及配位键,具有酸碱缔合作用及机械嵌合力[6]。蒋继英指出,有机磷酸脂类粘结剂除与牙本质形成机械嵌合外,还具有与牙本质形成化学反应的作用[7]。有学者报道,粘结剂与牙本质有很好的机械嵌合作用,在患处表面形成一牢固的树脂薄膜层,厚度约为92.8~102.2 μm[8],其增加了抵御冷热刺激的屏障,起到一隔热层作用。粘固剂中的功能基团还可以与牙本质中的OH-、NH+、Ca2+等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合物,堵塞了牙本质小管或封闭管口,降低了牙本质小管的通透性,而使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运动速度减慢,从而达到治疗牙本质敏感症的作用。上述的3M Single Bond全酸蚀光固化粘结剂的生物化学特点正好映衬了本实验的结论。
极固宁涂于牙本质表面后可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超微结构的无机结晶复合物——钙盐、锶盐和钾盐。脱敏原理是:(1)不规则鳞片样无机结晶复合物在暴露的牙本质表面形成一连续的沉淀层,厚度10~15 μm,并渗透入牙本质小管,深度机械性堵塞牙本质小管[9];(2)结晶沉淀物中释放钾离子,抑制牙髓神经的再极化。在电镜下可观察到牙本质横断面被结晶体所封闭,牙本质小管开口消失[10]。同时结晶沉淀物中释放钾离子,可降低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再极化及冲动传导[11]。由于极固宁的双重作用,故其即刻疗效较好。但是极固宁所形成的沉淀层厚度比3M Single Bond全酸蚀光固化粘结剂形成的树脂薄膜层薄,故其脱敏疗效的维持时间不如3M Single Bond全酸蚀光固化粘结剂。
3M Prompt自酸蚀粘结剂是通过酸蚀刻,将光滑的釉质表面变成具有高表面自由能的蜂窝状表面,形成5~50 μm深的微孔层,同时使牙本质表层适当脱矿,去除牙本质表面的污染层和管塞,牙本质小管开放,胶原蛋白网状结构暴露。低粘度亲水性的树脂渗入微孔、牙本质小管及牙本质问的胶原蛋白网状结构中,聚合后形成树脂突及混合层,使牙本质小管被完全封闭,尽可能好的达到脱敏的效果[12]。牙面酸处理和粘接剂的涂布合二为一,简化临床操作,术中牙面污染的机会也降低,有利树脂突的良好形成,可提高成功率。但通过本次对比试验看,持久性与3M Single Bond全酸蚀粘结剂和极固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异的。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其作用形式单一,只是堵塞牙本质小管,且形成的树脂突和混合层较薄,不能抵御咬合磨耗,故脱敏疗效的维持时间较短。
综上所述,3M Single Bond全酸蚀光固化粘结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症材料易取,操作简便有效,近期效果令人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观察。
【参考文献】
[1]王嘉德,高学军. 牙体牙髓病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11:218.
[2]Yoshiyama M,Noiri Y,Ozaki K, et a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hypersensitive human radicular dentin[J]. J Dent Res, 1990,69(9):12931297.
[3]张志民,刘敏,王成坤,等. Nd:YAG激光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分析[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2001,27(5):545546.
[4]任常群,王鑫源,赵信义. TM光固化脱敏涂料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研究[J].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1,10(4):180183.
[5]樊明文. 牙体牙髓病学[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4.
[6]洪法廉. 各类粘结剂与牙齿粘结机理的红外光谱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1,7(1):45.
[7]蒋继英. 可见光固化牙本质粘结剂[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1,7(4):236.
[8]韩吉书. 多功能牙科粘结剂治疗牙齿敏感症的临床疗效及扫描电镜观察[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0,14(10):36.
[9]郑志强. 极固宁脱敏剂对牙本质的影响的扫描电镜观察[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39(4):410.
[10]王红原,陈朔,谢建云,等. 新型脱敏剂极固宁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室研究[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2,16(6):519521.
[11]Orehardson R,Gangarosa LP Sr,Holland G R, et al. Dentine hypersensitivityinto the 21st Century[J]. Archives of oral biology, 1994:9(Supp1):113l19.
[12]赵三军,陈吉华. 自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未封闭结构观察[J]. 口腔医学, 2009,29(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