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合理预处理后夹层技术修复中重度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24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王小芳1,谷无畏2  作者单位:1.西安市中心血站,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市第四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2

  【摘要】目的:探讨经合理的预处理后,运用玻璃离子光固化树脂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有楔状缺损的患者32例,共200颗中重度楔状缺损患牙,分别经预处理实验组和未经预处理的对照组采用夹层技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观察疗效1 a,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预处理组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修复楔状缺损前进行合理的预处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预处理;楔状缺损;修复

  牙楔状缺损是口腔内科的非龋性常见病,多发于切牙、前磨牙,是牙齿唇、颊侧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它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达90%[1]。病因除了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外,牙合力、酸蚀和机械磨损等因素共同作用而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2],因而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去除病因,修复前做适当的预处理(包括:安抚治疗、酸蚀时护髓、备洞、调牙合、纠正不正确刷牙方式等),有利于临床疗效。

  1 病例选择

  选择中重度楔状缺损患牙200颗,患者年龄从35岁~70岁不等,男女不限,患牙选择上下颌前牙,实验前计算机按就诊的先后次序设计随机分为两组,从1~200排列,患者就诊时患牙无不可复性牙髓炎及尖周炎症状。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 光固化材料选择德国贺利压古萨公司的代套产品:A卡瑞斯诺光固化树脂;B杜拉菲乐牙釉质粘接剂;C凝胶酸蚀剂;光固化机;护髓材料选择上海齿科材料厂的氧化锌水门汀套材。

  2.2 方法

  2.2.1 实验组 将100颗患牙用小倒锥钻、球形钻进行洞形制备,尽量将楔状缺损顶端备成曲面,冲洗,75%酒精棉球消毒,调制氧化锌少许置于楔状缺损中央近牙髓处,用无水酒精棉球成形,作垫底;有牙髓激惹症状者须进行安抚治疗3 d~5 d,待症状消失,去除多余材料,无需将氧化锌完全去处,可留少许于近髓处。玻璃离子体按比例调拌,用充填器将调好的玻璃离子体送入缺损区充填于缺损底部牙本质区,厚度约为0.5 mm,压紧成形,以免形成气泡;待玻璃离子体固化后(约8 min后),用酸蚀剂酸蚀水门汀表面及邻近牙釉质,30 s后清水冲洗吹干,隔湿涂布粘接剂,光照30 s,缺损处充填色调匹配的光固化树脂,塑形光照40 s,树脂结合后用高速机细砂钻修整,后用抛光剂标皮轮抛光。并且对患牙进行调牙合,嘱患者纠正不正确的刷牙方式。

  2.2.2 对照组 直接对患牙(重度患牙垫底后)酸蚀40 s冲洗吹干隔湿涂布粘接剂吹匀光照30 s,充填光固化树脂,成形,光照40 s,修整抛光。

  2.3 疗效评定标准 成功:修复后患牙无任何不适,无叩痛,无窦道;补物与洞壁密合,无继发龋,无冠折;牙齿活力正常,无牙髓症状。失败:修复后患牙临床症状无好转,甚至加剧,有继发龋,充填物松动、脱落,牙髓炎及尖周病变症状,冠折。上述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 a复诊,观察牙髓症状、补物及继发龋情况。

  3 结果

    实验组有1例出现窦道,1例出现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症状,分析可能是由于修复前已有牙髓病变。对照组有3例出现不可复性牙髓炎的症状,分析除可能是由于修复前已有牙髓病变外,还有牙合力及未做垫底等因素;出现含1例继发龋的4例补物松动、脱落,有1例冠折,可能与牙合力有关。

  4 讨论

  楔状缺损的发生除刷牙因素及酸蚀因素外还与咬合力和咬合力累积有关[3],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作用的结果。治疗目的不但是消除临床症状,还要恢复牙体形态、美观,预防继发病变。因充填体不直接承受合力,通常临床治疗主要考虑因素是美观因素,很少考虑到牙齿应力等其他因素。近20年来,生物力学研究认为:牙齿受侧向牙合力时,产生的拉应力集中于牙颈部。长期的咀嚼应力使牙体组织疲劳,于应力集中区出现釉质裂纹并扩展,最终导致牙釉质和牙本质断裂而形成楔状缺损[4~6],因而修复时,要考虑消减对修复体及牙体不良的应力。有实验证明:采用牙合面压载法,楔缺的应力最大处为其尖端[3],因此治疗时应在备洞增加固位力,还应尽量将此处备成一个曲面,进行调牙合,采用接近原有组织性质的材料等,可预防牙髓、根尖周组织损伤和冠折等继发病变。备洞也可预防性去除可能被少许污染的牙体组织,以阻止病变进程。夹层技术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充分利用了玻璃离子水门汀通过离子键、氢键与牙本质连结良好,热胀系数与牙体硬组织接近的特点[7],改善光固化树脂与牙本质的密封性,阻断光敏化树脂对牙髓的刺激,持续释放氟。表层应用具有高耐磨性和光泽度的光固化树脂,玻璃离子水门汀表面进行酸蚀后也形成微孔,可与粘结剂发生嵌合,在牙本质与光敏化树脂之间有很好的粘结性,可增强修复体的固位力,减少微漏。总之,处置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包括安抚治疗、酸蚀时护髓、备洞、调牙合、纠正不正确刷牙方式等合理的预处理,以提高临床楔状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岳松龄.口腔内科学[M].北京:卫生出版社,1993:181.

  [2] 杨文丽.楔状缺损与牙合力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6,33(1).

  [3] 赖刚,毕颖.创伤性咬合力与楔状缺损发生部位的调查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4).

  [4] McCoy G. J Oral[J].Implantol, 1982, 10(3):361 362.

  [5] Lee WC, Eakle WS. J Prosthet Dent, 1984, 52(3):374 380.

  [6] Grippo JO. J Esthet[J]. Dent, 1991, 3(1):14 19.

  [7] 朱鹤孙.医用与口腔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7921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