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MBT托槽与自锁托槽脱落率的对比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30  浏览次数:485次

  作者:王荣  作者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口腔科,北京 100043

  【摘要】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两种托槽的脱落率。方法:挑选正畸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20例使用MBT托槽,20例使用自锁托槽粘接,复诊时记录托槽脱落率,记录时间为3个月,经处理后再粘接,3个月内记录再粘接脱落率。结果:两种托槽初次粘接脱落率分别为8.6%,8.4%两者间差别没有显著性。再粘接脱落率MBT托槽低于自锁托槽,分别为9.2%,16.3%,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自锁托槽再次粘接的脱落率较高。粘接自锁托槽时更应严格操作,尽量减少发生脱落。

  【关键词】 托槽脱落率;自锁托槽;MBT托槽

  目前正畸临床的发展方向为:自锁托槽技术、种植支抗技术及隐型矫治技术。自锁托槽技术因其具有摩擦力低,排齐整平的时间较少等优点。但是托槽的脱落给矫治过程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对40例患者托槽脱落情况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了解自锁托槽技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挑选正畸患者40例,要求牙冠表面釉质完好,无龋坏,无裂纹,非四环素牙,非氟斑牙,口腔卫生良好。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选用3M公司的MBT托槽,第2组选用tommy公司的自锁托槽。

  1.2 托槽的粘接方法

  1.2.1 托槽的初次粘结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MBT托槽和自锁托槽两组。用开口器撑开上下唇,充分暴露操作区。常规清洁牙面,酸蚀60秒,然后彻底去除酸蚀剂,吹干,牙面酸蚀后呈白垩色,取津京釉质粘接剂,等量 AB两液调匀,涂布于牙面和托槽底部,将等量 AB两糊剂调匀,放置在托槽底部,托槽就位。

  1.2.2 复查

  从粘接托槽之日起,每次复诊时记录托槽脱落情况。观察时间为3个月。

  1.2.3 脱落托槽的处理及再粘接

  MBT托槽:应用酒精灯燃烧退去原粘接剂,重新粘接。自锁托槽:应用涡轮机除去原粘接剂,重新粘接。

  1.3 统计分析

  数据统计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资料的脱落率有无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3 讨 论

  托槽粘接是固定矫治技术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其基本原理是牙釉质经酸处理后出现轻度脱钙而显现多孔的蜂窝状结构,是釉质柱端溶解和粗糙化的结果,并且还增加了釉柱间的间隙[1]。釉面侵蚀的深度约为釉质厚度的1/25左右。粘合材料在固化以前便渗入了釉质表面的蜂窝结构中,待材料固化后便形成大量树脂突,使粘合材料与牙面间形成了交互镶嵌的联接。而粘合剂在另一方面以同样的原理与托槽底上的金属网格及具有倒凹的槽沟间亦形成机械固位[2,3]。金属托槽基底通常有两种:网格型及槽沟型。本文采用3M公司的MBT及tommy公司的自锁托槽。两组托槽基底皆为槽沟型,初次粘接两组托槽的脱落率分别为8.6%、8.4%,差别无显著性。两种托槽经过粘接剂粘结在釉质表面具有良好的固位。临床上,对于脱落托槽的处理通常有火烧法,刮除法及喷砂法。本文对于脱落的MBT托槽及自锁托槽处理方式分别为火烧法及刮除法。因自锁托槽具有弹簧夹等装置,因而不适用火烧法去除残余粘接剂。本文研究表明,自锁托槽及MBT托槽再粘接的脱落率分别为9.2%,16.3%,两者差别具有显著性。考虑可能因素为自锁托槽不能采取火烧法去除粘接剂,而刮除法未能完全去除托槽底部的粘接剂,新旧粘接剂间的结合力强度可能会降低,因而影响到再次粘接的固位。但也有文献报道[4,5]国产的托槽再次粘接率并不会降低,可能的因素是由于托槽底板的制作工艺不同而已。有研究表明,托槽的脱落与下列因素有关系:口腔环境,患者配合度以及材料等因素。对于降低托槽的脱落率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粘接时间应该超过24h可以放置弓丝,近多数学者认为[6],粘接剂固化后24h才能达到最高的粘接性能。 其次托槽的脱落率还与操作者的因素有关,例如动作不熟练、干燥不彻底、隔湿不佳、托槽粘接的位置不当等,都会造成开始时一定数量的托槽脱落。通常托槽的脱落,下颌比上颌多见,男生比女生多见。另外:咬合紧是下前牙托槽脱落最常见的原因[7]。

  综上所述,在粘结自锁托槽时更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以较少托槽的脱落,为了获得更好的矫治效果及缩短疗程。

  【参考文献】

  [1]潘慧璋.正畸托槽脱落的原因探讨[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3):228231

  [2]Nigel A.A Critique of bond strength testing in orthodontics[J].BrJ Orthod,1994,21(1):3334

  [3]Ireland A J,Sherriff M.Use of an adhesive resin for bonding orthodontic brackets[J].Eur J Orthd,1994,16271634

  [4]Egan FR,Alexander SA,Cartwright GE.Bond strength of rebounded orthodontic brackets[J].Am J Dentofac Orthop,1996,109:6470

  [5]Dickinson PT,Power JM.Evaluation of fourteen direct bonding orthodonticbases[J].Am J Orthod,1980,78:630639

  [6]卢小妹,牛胜德,安志毅.浅析正畸托槽脱落原因[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6):778

  [7]陆青,丁鹅,谢丽平.正畸托槽粘接前牙面处理对托槽脱落影响的临床观察[J].口腔正畸学,2005,12(1):3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