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微型种植体在内收前牙正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08-17  浏览次数:491次

  作者:彭建,姚红  作者单位:湖南安化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摘要】目的:评价微种植体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在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的应用和疗效。方法:13例需强支抗的拔牙病例,使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前牙。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3例中11例应用微种植体顺利完成正畸治疗,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颌覆盖关系,切牙内收5.28±0.51mm。磨牙近中移动0.89±0.32mm。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能确保磨牙支抗不丧失,时间快,效果理想。

  【关键词】 微型种植体,正畸支抗,内收前牙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1月需强支抗的拔牙病例13例,其中上颌前突11例,双颌前突2例,女9例,男4例,年龄16~26岁,平均18.5岁;11例需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2例需拔除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

  种植体植入:正畸种植钉采用自攻型(直径1.5mm长度11mm)。11例上颌前突患者在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各植入微种植体1枚,2例双颌前突患者在双侧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颊侧牙槽嵴各植入微种植体1枚。

  矫治方法:均使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拔牙同期植入种植体,2周后粘接固定矫治器,排齐过程中,应用种植体支抗轻力拉尖牙向后,解除前牙拥挤节省后牙支抗,内收前牙在“0.018×0.025”不锈钢丝侧切牙远中焊牵引钩,与种植体之间用链状圈结扎丝或镍钛拉簧加力,每侧滑动牵引力值150~200g,每月加力1次,至拔牙间隙关闭,前牙建立良好的覆颌覆盖关系,在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记录正畸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数据。

  结 果

  13例共植入30个微种植体,其中26个微种植体在使用过程中保持稳定,3颗在排齐整平后松动,有10例顺利完成正畸治疗,治疗后均建立了正常的前牙覆颌覆盖关系,面型凸度明显改善,患者满意,临床成功率84.4%。表1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略)

  U6近中移动距离0.89±0.32mm,U1舌侧移动距离5.28±0.51mm。

  讨 论

  口腔正畸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将牙颌畸形的牙齿进行牙齿矫正。通过正畸的治疗,达到美观的外貌、健康的功能、稳定的牙列的目的。牙颌畸形的患病率比较高,国内城市调查患病率最低为29.33%,最高达48.87%。如果以理想正常牙颌为标准的调查统计,牙颌畸形的发生率为91.20%。所以口腔正畸的任务非常繁重。随着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牙齿保健特别是对儿童牙齿的健康发育越来越重视,正畸的人数和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正畸矫治过程中,任何施于施治牙使其移动的力必然同时产生一个方向相反、大小相同的力,而支持这种移动矫正牙体引起的反作用力的情况称作“支抗”。实际上支抗是一个提供产生牙齿矫治力的基础。一般在正畸治疗中,支抗部分主要是由非矫治牙组成,腭部及牙槽也可作为支抗部分。支抗部分的牙齿受到矫治力所产生相反方向力即支抗力的作用。而矫治牙能否按设计要求的方向及程度移动,与支抗部分的设计有着重要关系。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希望矫治牙按需要的方向及距离移动,而作为支抗部分的支抗牙则常要求尽量不移位或仅少量移位,以保持良好的关系。

  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在传统治疗设计中,口外支抗需要患者配合,而使支抗控制效果难以保证,口内支抗由于强度不足,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支抗磨牙前移并最终影响疗效。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临床支抗存在的问题,本文对应用微种植体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术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进行临床效果观察。

  在对双颌前突和上颌前突的患者矫治时,治疗计划需要上、下颌前牙占据尽量多的拔牙间隙,以最大限度的改善面型,因此磨牙支抗要求强支抗控制,种植支抗与传统支抗相比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无需依赖患者的依从性,支抗效果具有可控性,可靠性。

  应用微种植体作为支抗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实现了良好的支抗控制效果,在治疗开始时就植入种植体,在排齐整平阶段,应用种植体的轻力拉尖牙向后,为解除前牙拥挤创造有利条件,在关闭间隙过程中,为了防止上颌前牙出现舌倾,在弓丝前牙段加适当根舌向/冠唇向转矩,由于上、下颌种植体受力点距颌向较远,关闭间隙的力量,同时伴随垂直向打开咬合的力量,有利于防止关闭间隙过程中,出现覆颌加深的情况。

  本组病例显示,使用种植体支抗后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移动0.89±0.32mm,上中切牙舌侧移动5.28±0.51mm,前牙内收效果显著,上颌第一磨牙位置稳定,上颌凸度得到明显的改善,矫治效果满意。

  种值体支抗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种植体是否稳定,通过本次研究及文献复习发现,在上颌骨颊侧皮质骨隆突上,微螺钉种植体植入角度和牙长轴成30°~40°而在下颌骨植入角度是10°~20°,可明显提高种植体和骨皮质间的表面接触,增加稳定性。

  在应用种植支抗关闭间隙过程中,必须保持轻力加载,否则有可能引起种植钉松动脱落,本组病例中在内收前牙过程中有1个种植体出现松动,可能为加力过大所致。

  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位置灵活、操作简便、创伤较小、成本低、不适感少等特点,适用于所有需要支抗控制的情况,且疗效可靠,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马俊青,王林.微型支抗种植体即刻加载的组织学研究.口腔医学,2005,25(5):267-269.

  2 曾祥龙.正畸种植体支抗的发展、类型与应用.口腔正畸学,2005,12(1):44-48.

  3 朴孝尚,主编.口腔正畸微种植支抗(MIA)技术.中国医学科技出版,2006:25-2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