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口腔医学》

重型颅脑损伤与假性关节强直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1244次

  作者:况进综述,龙星审校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79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假性关节强直

  假性关节强直又叫关节外强直,病变位于关节外部,常由颌骨骨折、面部感染、放疗和烧伤等遗留的瘢痕萎缩引起,导致张口受限。临床检查常可触及上下颌间瘢痕条索,张口受限的程度和瘢痕粘连程度有关。重型颅脑损伤后需要进行开颅清除颅内血肿,降低颅内压以保护脑部组织。现代神经外科强调经眶颧弓入路以减小大脑反应,但由于需要切断、剥离和牵拉颞肌,常会导致术后颞肌萎缩,产生假性关节强直[1-3]。

  1 颞肌

  颞肌位于颞窝,呈扇型向下集中,经颧弓深面附着于喙突和下颌升支前缘,参与下颌闭口和侧方后退运动。颞肌血供主要来自颞深前动脉、颞深后动脉和颞中动脉。颞深前动脉源自喙突前方靠近上颌骨的上颌动脉第2段,随颞肌前缘进入骨之间,在靠近眶外侧壁前缘注入颞肌。颞深后动脉,源自喙突后缘的上颌动脉第2段,行走于颞肌与颅骨骨膜之间。颞中动脉源自颞浅动脉[4-6]。颞深前后动脉和颞中动脉分别供应颞肌前、中、后部肌肉,其中颞深后动脉最为重要,提供约51%的颞肌血供[5]。下颌神经前干发出颞深前、中、后神经,支配颞肌[4,7-8]。

  2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张口度的比较

  Kawaguchi等[1]将92例行选择性颅骨切除术的患者分为3组,以比较重型颅脑损伤不同手术方式后张口度的变化。A组行颅顶、枕部或额部不切断颞肌的颅骨切除术,B组行颞部颅骨切除术,C组行额颞颅骨切除术,比较3组手术前后张口度变化并记录术后张口受限的发生率。结果显示,A组由于保护了颞肌,手术后没有发生张口受限且张口度明显大于B、C组,暴露范围更大的C组的张开度明显小于B组,但术后3个月B、C组张口度大都恢复正常。

  3 张口受限形成的原因

  肌肉的正常功能有赖于神经的支配、充足的血供、适当的肌张力以及肌纤维的完整性[9]。失去神经支配,肌肉组织会发生一系列形态、生理、生化、功能以及代谢变化:1个月肌肉质量会减轻30%,2个月减轻50%;随着血管退变、供血下降,肌肉组织纤维化并最终被脂肪细胞代替[10]。Appell等[11]发现,肌肉缺血15 min,可见纤维渗出;缺血30 min,肌纤维周围出现溶酶体,部分见内皮细胞损伤;缺血60 min,肌纤维内可见大量溶酶体,同时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缺血90 min,细胞则出现坏死;缺血6~8 h,即造成肌肉的不可逆性损伤[12]。颞肌损伤后不能形成正常肌的纤维且往往被纤维瘢痕代替,导致肌肉萎缩以及肌张力和肌弹性降低,从而限制了喙突运动,产生张口受限。

  4 张口受限的治疗

  对于上述张口受限患者的治疗主要有理疗和手术2种方法,具体视张口受限的时间长短选择。张口受限发生后,越早理疗的张口度恢复效果越好。Nitzan等[13]发现,张口受限发生10 d和30 d后行理疗者,张口度均恢复良好;而受限6个月后行理疗者,效果则不佳。Zafarulla[14]发现张口受限4个月和11个月后,理疗仅有一定作用。对于受限时间长、理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则需行手术切除喙突,解除颞肌附着阻力,恢复张口度[13,15]。

  5 张口受限的预防

  颞肌肥厚、力量强,是主要的闭口肌群之一。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由于脑组织广泛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水肿使颅内压急剧升高,必须立刻开颅减压。开颅手术中对颞肌过度牵拉,支配颞肌的神经血管的损伤都会造成术后颞肌萎缩,造成术后开口困难。对于注射肌松剂不能缓解且近期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也会出现麻醉插管困难[2-3]。Kadri等[9]总结的以下6点经验可防止术后颞肌萎缩:1)保护颞浅动脉;2)筋膜下解剖分离面神经额颞支;3)必要时颧弓切除,防止对颞肌挤压;4)骨膜下由后向前逆向分离颞肌,保护深部神经血管;5)颞肌嵌入颞上线,不切断筋膜;6)颞肌再附着于骨面。总之,术中减少对颞肌的直接损伤,保护其支配神经和血管,可有效防止术后假性关节强直的发生,即使张口受限发生后,尽早理疗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Kawaguchi M, Sakamoto T, Furuya H, et al. Anesth Analg, 1996, 83(4):731-734.

  [2] Kawaguchi M, Sakamoto T, Ohnishi H, et al.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1995, 7(3):183-186.

  [3] Petit JS, Boulonnais C, Graftieaux JP, et al. J Neurosurg Anesthesiol, 2005, 17(3):174-175.

  [4] Chen CT, Robinson JB Jr, Rohrich RJ, et al. Plast Reconstr Surg, 1999, 103(4):1181-1188.

  [5] Burggasser G, Happak W, Gruber H, et al. Plast Reco-nstr Surg, 2002, 109(6):1862-1869.

  [6] Elazab EE, Abdel-Hameed FA. Surg Radiol Anat, 2006, 28(3):241-247.

  [7] Hwang K, Cho HJ, Chung IH. J Craniofac Surg, 2004, 15(2):352-357.

  [8] Ziccardi VB, Mu L, Schneider RE, et al. J Craniofac Surg, 1998, 9(2):185-189.

  [9] Kadri PA, Al-Mefty O. J Neurosurg, 2004, 100(3):517-522.

  [10] Wang H, Gu Y, Xu J, et al. J Hand Surg[Am], 2001,26(2):326-331.

  [11] Appell HJ, Gloser S, Duarte JA, et al.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 1993, 67(4):342-347.

  [12] Blaisdell FW, Steele M, Allen RE. Surgery, 1978, 84(6):822-834.

  [13] Nitzan DW, Azaz B, Constantini S. J Neurosurg, 1992, 76(4):623-625.

  [14] Zafarulla M.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85, 48(10):1069-1070.

  [15] Kwapis BW, Dyer MH, Edwardsville I. J Oral Surg, 1974, 32(12):912-9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